•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临床心身医学模式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评估和干预中的探索

摘要目的:通过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peripheralneuropathy,DPN)患者进行系统的心身整体评估,筛查患者合并的心理社会问题,观察认知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干预DPN患者的疗效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如何将社会心理变量纳入DPN临床治疗实践-即应用心身医学模式对DPN患者进行评估和干预。<br>  方法:选取110例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和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甲钴胺(0.5mg/片,3次/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抗焦虑抑郁药物黛力新(25mg/片,2次/日),同时给予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心身医学模式进行认知治疗干预。所有受试者采用密西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征评分量表(MDNS)评估患者的神经病变程度;另应用心身研究诊断标准(DCPR)进行心身医学整体评估;采用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等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的数据资料。<br>  结果:(1)进行心身医学模式干预前,两组实验对象的DCPR诊断例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持续的躯体化症状、非稳态负荷、A型行为是最常见的诊断结果,实验组占比分别为98.2%、92.7%及90.9%,对照组占比分别为96.4%、92.7%及83.6%,DCPR评估与传统心理评估(GAD-7、PHQ-9)具有相关性。<br>  (2)经过4周心身医学模式干预后,同组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度周围神经病变人数和测评分值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出现了5例没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的患者,而对照组中只有1例。单项检查及总分比较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干预后感觉认知、肌力检查和反射检查分值及总分值均显著下降(均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MDNS总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br>  (3)经过4周心身医学模式干预后,同组比较,实验组无抑郁人数显著增加(8例增加至17例),中度抑郁(11例降至2例)及重度抑郁人数(7例降至1例)显著减少,且轻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PHQ-9分值显著下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患者抑郁人数无显著变化,且对照组干预后PHQ-9分值无显著变化。组间比较,经过干预措施后实验组轻度抑郁患者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度及重度抑郁的患者人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且实验组中度及重度抑郁患者PHQ-9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br>  (4)经过4周心身医学模式干预后,同组比较,实验组干预前后不同程度焦虑患者人数无显著差异,干预4周后实验组中度及重度焦虑患者GAD-7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不同程度焦虑患者人数及GAD-7评分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中度和重度焦虑患者GAD-7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br>  (5)经过4周心身医学模式干预后,同组比较,实验组SF-36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精神健康评分高于干预前,社会功能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均P<0.05)。<br>  结论:1.DCPR评估与传统心理评估具有相关性,通过心身医学整体评估能有效地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心身整体干预策略。2.通过心身医学模式进行评估和干预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在改善DPN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DPN患者生活质量,使得患者对DPN的认知及自身内心管理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将社会心理变量纳入DPN临床治疗实践的心身医学评估和干预模式是有效且有意义的。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1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