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苏州市金庭镇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病情况调查及干预研究

摘要研究目的<br>  (1)观察苏州市金庭镇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疾病特征、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患病率,并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br>  (2)基于真实世界数据评价糖尿病区域性综合管理一年的成效,进一步探索真实世界下达格列净的疗效及与DPN发生发展的关系。<br>  研究方法<br>  在2020年10月至11月对苏州市金庭镇糖尿病患者开展慢病筛查工作,采用统一的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疾病史等资料,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收集相关资料。对目标人群进行糖尿病区域性综合管理,一年后再次对该地区开展统一的筛查,详细收集与基线匹配的随访后数据。<br>  基线时参与筛查项目的糖尿病患者共894例,其中符合标准的T2DM患者共860例。对所有数据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线完成TCSS检查者共817例,以TCSS≥6分提示存在DPN,根据TCSS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DPN组和非DPN组,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结果的差异性比较;再将有无DPN发生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与其相关的因素作为自变量并基于独立性进行一定的筛选后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PN发生的危险因素。<br>  随访一年后纳入符合要求的T2DM患者共508例,随访前后降糖方案均完整者共477例。对比患者一年前后降糖方案进行分组:一年后患者降糖方案与基线时相同为方案未变组,共247例,一年后患者降糖方案较基线时改变为方案调整组,共230例;对比患者一年前后新型降糖药达格列净使用情况,基线与随访一年后患者降糖方案中均未使用达格列净治疗为无达格列净组,共309例,基线时无达格列净治疗史而随访时患者使用达格列净治疗为新加达格列净组,共112例。同样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总随访组、方案调整组、新加达格列净组分别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McNemar检验进行随访一年前后基本情况比较;并在降糖方案调整/未调整患者组间、新加达格列净/无达格列净组间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分别进行各临床参数变化情况比较;最后将是否新发DPN作为因变量,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加用达格列净对于DPN新发率的影响,并分析了校正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的影响。<br>  研究结果<br>  (1)该地区T2DM患者的DPN患病率为59.49%(486/817);与非DPN组相比,DPN组年龄、病程、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升高,PPG达标率、HbA1c达标率显著降低(p<0.05);<br>  (2)DPN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女性、年龄、病程、HbA1c、并发DR(p<0.05);<br>  (3)与基线相比,总随访组一年后FPG、PPG、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高脂血症患病率、DR患病率显著降低,PPG达标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升高(p<0.05);方案调整组一年后体重、FPG、PPG、HbA1c、TBIL、SCr、DR患病率显著降低,PPG达标率、HbA1c达标率、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素氮(BUN)、eGFR显著升高(p<0.05);新加达格列净组一年后体重、FPG、PPG、HbA1c、谷丙转氨酶(ALT)、SCr、UA、高脂血症患病率显著降低,PPG达标率、HbA1c达标率、HDL-c、BUN、eGFR显著升高(p<0.05)。<br>  (4)与降糖方案未调整组相比,方案调整组一年后PPG、HbA1c、甘油三酯(TC)的降幅以及BUN、HDL-c的升幅更显著(p<0.05);与未使用达格列净组相比,新加达格列净组一年后PPG、HbA1c、尿酸(UA)的降幅以及BUN、HDL-c的升幅更显著(p<0.05),而且DPN的新发率显著降低(p<0.05)。<br>  (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加用达格列净是DPN发病的阻碍因素,而校正血糖、血脂因素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  研究结论<br>  (1)苏州市金庭镇T2DM患者年龄大、病程长,且超过半数合并高血压病、高脂血症,患者总体血糖水平控制欠佳,发生微血管并发症的患病率较高,其中DPN患病率最高;<br>  (2)在对T2DM患者合并DPN的防治管理中,应重视年长、病程长患者的血糖控制,并提高对女性患者的关注度,定期筛查慢性并发症;<br>  (3)T2DM患者综合管理应优化降糖方案,兼顾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新加达格列净不仅使患者PPG、HbA1c、HDL-c、UA受益,还可降低DPN的新发率,短期观察此效应可能是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的改善带来的。

更多
广告
  • 浏览0
  • 下载0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