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文献
  • 知识库
  • 评价分析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论文 期刊
取消
高级检索

检索历史 清除

医学文献>>
  • 全部
  • 中外期刊
  • 学位
  • 会议
  • 专利
  • 成果
  • 标准
  • 法规
知识库 >>
  • 临床诊疗知识库
  • 中医药知识库
评价分析 >>
  • 机构
  • 作者
热搜词:
换一批

白芥子化学成分研究及抗炎活性筛选

摘要目的: 对白芥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利用CuSO4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br>  方法: 利用硅胶柱、聚酰胺柱、反相ODS以及高效液相制备等色谱方法对白芥子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应用1H-NMR、13C-NMR、1H-1H COSY、HSQC、HMBC、ESI-MS、HR-ESI-MS、UV等多种波谱数据和鉴定手段分析所得化合物,确定其结构。采用CuSO4诱导的斑马鱼炎症模型对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体内巨噬细胞的迁移数量,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得到抗炎活性较好的单体成分。<br>  结果: 从白芥子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5个单体成分,根据其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4-hydroxybenzyloxy)pent-4-enenitrile(1),1-(4-hydroxybenzyl)-4-(1,2,3,4-tetr-ahydroxybutyl)-1,3-dihydro-2H-imidazole-2-thione(2),4-羟基苄基-7-S-S-β-葡萄糖苷(3),methyl(3-hydroxy-2-oxo-2,3-dihydroindol-3-yl)-acetate(4),methyl 1,6-dihydro-6-oxo-3-pyridinecarboxylate(5),1,2-dihydro-N-methyl-2-oxo-4-quinolinecarboxamide(6),对乙氧基苄胺(7),烟酰胺(8),苯乙酰胺(9),苯甲酰胺(10),芥子碱硫氰酸盐(11),芥子酸(12),芥子酸乙酯(13),丁香醛(14),对羟基苯乙腈(15),对羟基苯甲醛(16),对羟基苯甲醇(17),对羟基苯乙酸(18),对羟基苄基乙基醚(19),对羟基苯乙酸乙酯(20),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1),对羟基苄基甲醚(22),对乙氧基苯乙酸(23),对甲氧基苯甲酸(24),对甲氧基苄醇(25),2,6-二甲氧基-1,4-苯醌(26),(E)-3-(3-hydroxybut-1-enyl)-2,4,4-tri-methylcyclohexa-2,5-dienone(27),methyl 4-O-[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yl]ferulate(28),methyl 4-[2-hydroxy-2-(4-hydroxy-3-methoxyp-henyl)-1-(hydroxymethyl)ethyl]sinapate(29),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30),4,4''-二羟基二苄基醚(31),4-羟基-3-(4-羟基苄基)苯甲醛(32),4-羟基-3-(4''-羟基苄基)苯乙腈(33),5-羟基-3-(4''-羟基-3''-(4"-羟基苄基)苄基)苯乙腈(34),2,4-bis(4-hydroxybenzyl)phenol(35)。其中,化合物1-3为自然界首次发现的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4、5、7、19、20、22、23、25、27、29、31、32等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10、26、28等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白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br>  利用斑马鱼炎症模型对分离得到的15个单体成分进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4、27、29和34在25μmol/L浓度下表现明显的抗炎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化合物1、4、27和34与剂量成依赖性,巨噬细胞的迁移数量随给药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化合物7、19和32在低浓度下未表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在50μmol/L和100 μmol/L浓度下抗炎活性显著,且呈量效关系。化合物13、26和35具有毒性。<br>  结论: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白芥子中分离并鉴定了 35个化合物,其中,3个化合物为自然界首次发现的新化合物,12个化合物为首次从十字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白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斑马鱼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4、27、29和34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化合物13、26和35具有毒性,推测生物碱化合物和多苄基聚合物是白芥子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本论文系统研究了白芥子的化学成分和单体化合物的抗炎活性,为白芥子抗炎活性成分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也为白芥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更多
广告
  • 浏览1
  • 下载1

加载中!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特别提示:本网站仅提供医学学术资源服务,不销售任何药品和器械,有关药品和器械的销售信息,请查阅其他网站。

  • 客服热线:4000-115-888 转3 (周一至周五:8:00至17:00)

  • |
  • 客服邮箱:yiyao@wanfangdata.com.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举报专区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new翻译 充值 订阅 收藏 移动端

官方微信

万方医学小程序

使用
帮助
Alternate Text
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