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取有效穴位,旨在探讨针灸防治哮喘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上更加准确地利用针灸防治哮喘奠定实验基础.大椎穴是督脉的代表穴,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大椎穴具有较好的防治哮喘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调整或改善哮喘状态下免疫功能失调有关.该实验将豚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 group)、模型组(model group)、阳陵泉组(yanglingquan guoup)、大椎组(dazhui group),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豚鼠与其他各组同期饲养;模型组、大椎组、阳陵泉组以卵蛋白致敏法建立哮喘模型后饲养10日;大椎组则在造模成功后针刺大椎,每日1次,共10次;阳陵泉组在造模成功后针刺阳陵泉,每日1次,共10次.然后统一取材,观察不同组之间豚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及血清IgE、IL-4、TNF、PLA<,2>的变化,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其变化规律,揭示部分针刺防治哮喘的机理.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12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