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灸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了发挥针灸特长,提高临床疗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针灸治疗的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多种病理机制,其中炎性反应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另外,血液流变学在此过程中也有所变化.因此,如果在缺血早期能降低再灌注时炎性反应的程度,抑制其反应过程,改善血液流变性,就可以加快脑血流的速度,减轻再灌注时的脑组织损伤,为后期的功能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该实验对临床急性脑缺血2天的患者选取百会、中脘、足三里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观察针刺0天、4天、7天后白细胞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并对患者用Fugl-Meyer评测表进行评测,观察针刺组和非针刺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同时用线栓法阻闭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观察再灌注0分钟,6小时,24小时白细胞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及针刺上述三穴后各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4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