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研究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Triticum aestivum L.)长武131和郑引1号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测定水分胁迫下两小麦品种幼苗中多胺氧化酶(PAO)活性,研究水分胁迫下PAO活性变化.并结合外源喷施精胺(Spm),测定外源Spm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不同种类多胺(PAs)的含量、蛋白酶活性、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核酸酶活性、核酸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探讨外源Spm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不同种类PAs与作物抗旱性的关系和蛋白及核酸代谢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1.水分胁迫引起小麦幼苗内源PAs含量变化,三种PAs均表现先升后降趋势.与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相比,抗旱性强的长武131叶片的Spd和Spm含量上升幅度大而下降缓慢,而Put含量变化的差异不大.这表明Spd和Spm与作物抗旱关系密切.外源Spm处理提高水分胁迫下内源多胺含量,其多胺水平的变化趋势不变,且抗旱性强的长武131 Spd和Spm含量增加幅度大于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说明3种多胺中,Spd和Spm与作物抗旱性更为密切.2.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PAO活性先上升后下降,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PAO活性升高幅度不同.与抗旱性强的长武131相比,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小麦叶片PAO活性升高幅度较大.表明水分胁迫下PAO活性的提高幅度过大不利于作用抗旱.3.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氨基酸含量、蛋白酶和核酸酶活性上升,可溶性蛋白和核酸含量下降.抗旱性强的长武131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上升的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而蛋白质与核酸含量下降的幅度也小于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外源Spm处理,减缓酶活性和氨基酸含量上升幅度,蛋白质和核酸含量下降的幅度变小,且外源Spm对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缓解水分胁迫的作用大于抗旱性强的长武131.4.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SOD、CAT和POD活性升高,叶片质膜相对透性和MDA含量增加.外源Spm可以提高水分胁迫下SOD、CAT和POD活性的上升幅度,减少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积累和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上升幅度.且更能延缓抗旱性弱的小麦品种在水分胁迫下的膜脂过氧化.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4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