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证候概念进行诠释.基本的思路是根据诠释学的理论和要求,运用逻辑学(主要是辩证逻辑)中关于概念的知识和理论对中医学的"证候"进行深入剖析,形成关于中医学证候的本质性认识,提出证候概念的现代科学表述,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证候的三个基本特征进行诠证研究.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中的贝叶斯网络技术对该概念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示范性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春秋战国时期是证候的前科学概念形成时期.2.从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角度来认识证候,证候的内涵是病机及其相应症状的有机结合,证候的外延是病因、病性、病位、体质、气候、地理环境等内容.3.从概念载体——文字变迁的角度来认识证候,"证"是"證"和"証"的规范简化字.4.证候概念经过长期实践的认识和深化,最终定位于"病机和病象"的内容,而对于病机与病象的综合概括,则是"四诊信息表达的生理病理反应状态",这是证候概念的现代科学表述.5.证候的特征是"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本文采用数据库技术,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对历代中医内科著作及现代医案进行统计研究,诠证了"内实外虚"和"多维界面"特征的客观性和科学性.6.对证候概念的建立和诠释,目的就是应用证候概念来规范和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活动.7.本文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提取证候要素,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确定要素的下属症状,为证候概念的临床应用进行了示范性探索和研究.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3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