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上颌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声学特征的影响,探讨此类义齿如何影响声学特征,为上颌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提供声学理论依据,并为上颌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改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分析12例上颌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可摘局部义齿初戴前、初戴时、初戴后1、2、4、8周的声学特征。比较各患者不同时间的元音/a/、/i/、/u/共振峰(F1、F2、F3)频率及第一共振峰带宽(B1);辅音/s/、/sh/、/j/强频区(F1、F2、F3)及第一强频区带宽(B1),/t/、/l/的音轨点的数据。结果:元音/a/、/i/、/u/共振峰频率(F1,F2,F3)及第一共振峰带宽(B1)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辅音/s/第一、第二强频区(F1、F2)及第一强频区带宽(B1)在义齿初戴时与初戴前、初戴一周时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辅音/sh/、/t/、/1/、/j/各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颌肯氏Ⅰ类牙列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元音没有影响,对辅音/s/有影响,对其他辅音没有影响。可摘局部义齿前腭板的前部是影响发音的主要部位。从声学角度看,上齿龈、腭中缝区不宜安放大连接体,硬腭后部安放大连接体比较合适。
更多相关知识
- 浏览0
- 被引0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