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正畸学动态咬合目标及相关循证医学的争议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中的一个分支,其目的是对错(牙合)畸形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根据傅民魁教授于2000年报告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人群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在乳牙期、替牙期和恒牙期分别为51.84%、71.21%和72.92%[1].错(牙合)畸形在人群中如此高的患病率表明,现代人群中理想正常(牙合)是属于极少数人的,因此,口腔正畸所面对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疾病”,相对于其他医学学科以“疾病治愈”为工作目标而言,口腔正畸的工作是尽可能地将错(牙合)畸形引导向个别正常或者理想化的过程,其目标是达到颅颌面部的和谐、稳定和美观.这个目标的内容,有很多客观指标,也有相当一部分指标是非常主观的,受多种社会心理学因素影响,如审美的地区和年代差异.而口腔正畸学之所以能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必然存在能够为大部分人接受的客观治疗目标.
更多- 浏览:0
- 被引:5
- 下载:0
相似文献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学位论文
- 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