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8
- 5
- 4
- 2
- 2
- 8
- 6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蒋铁建 周智广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年20卷2期 125-12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Ⅰ型糖尿病是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报告的胰岛候选自身抗原已逾20种,其中谷氨酸脱羧酶(GAD65)认为是最重要的自身抗原,并极可能是Ⅰ型糖尿病的始动靶抗原[1-3].利用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原诱导免疫耐受能有效预防Ⅰ型糖尿病....
【中文期刊】 陈钰 彭虹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2年18卷2期 101-103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体内诱导的免疫耐受性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MHC不同的两种小鼠进行淋巴细胞移植.用流式细胞术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检测受体鼠T 细胞亚群的变化,供体鼠H-2Kd分子在受体鼠体内表达的阳性率与免疫应答性...
【中文期刊】 黄波 冯作化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2年18卷9期 614-61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及Hsp70-肿瘤抗原肽复合物修饰后的体内外特异性抗瘤作用.方法:采用一定的生化技术,从H22肝癌细胞中提取肿瘤抗原肽,并在体外与Hsp70进行结合;采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rmGM-CSF、rmIL-4诱导的小鼠...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热休克蛋白70-H22肽复合物; 修饰;
【中文期刊】 刘利 胡勇 《医学综述》 2011年17卷12期 1786-1788页 ISTICCA
【摘要】 细菌感染宿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对于细菌的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毒力因子的鉴定上,主要通过筛选细菌感染宿主过程中特异表达的毒力基因,探讨其与细菌毒力之间的关系,来达到识别和确定细菌毒力因子的目的.近年来建立的标记突变技术、体内表达技...
【中文期刊】 曾晓明 陈君敏 《医学综述》 2007年13卷15期 1128-1130页 ISTICCA
【摘要】 树突状细胞是体内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向树突状细胞分化的实验技术方法、诱导分化的机制及其在抗白血病免疫方面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中文期刊】 胡勇 丛延广 等 《生命的化学》 2006年26卷3期 261-264页 ISTICCA
【摘要】 体外不表达而只在体内才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导基因.研究表明,体内诱导基因涉及病原菌在体内的生存和致病过程,因此有重要意义.最近提出的体内诱生抗原鉴定技术(in vivo-induced antigen technology,IVIAT)就是...
【中文期刊】 郝新保 范清宇 《肿瘤防治研究》 2006年33卷1期 39-4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制备骨肉瘤融合细胞瘤苗并检测其体外生物学特性.方法应用电融合技术制备UMR-106细胞与大鼠巨噬细胞的融合细胞,经过磁性分选后,流式细胞仪检测融合细胞的DNA含量和表面抗原的表达.细胞培养检测融合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并体外测定...
【中文期刊】 李书光 张娜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2年39卷7期 87-89页
【摘要】 病原菌体内诱导基因与其在体内的生存和致病过程密切相关,体内诱导抗原技术(IVIAT)已广泛应用于筛选体内诱导基因的研究.IVIAT不使用动物模型,采用经病原菌体外培养抗原吸附处理的感染动物血清来检测病原菌的原核表达文库,对体内诱导基因进行筛...
【中文期刊】 吴苗苗 黄明明 等 《动物医学进展》 2011年32卷4期 90-94页
【摘要】 只在进入宿主体内后表达而在体外不表达的基因称为体内诱生基因.大量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对病原菌进入体内的生存和致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体内诱生基因的筛选可为抗菌药物的开发、临床诊断试剂的研究、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准确靶标,从而为预防和治疗工作奠定基础...
【中文期刊】 赵力 曹建波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09年45卷5期 78-80页
【摘要】 <篇首> 病原菌入侵宿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要求病原菌众多毒力基因产物的协调一致,并能与宿主的免疫系统一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