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6
- 44
- 13
- 3
- 2
- 147
- 17
- 5
- 3
- 2
- 22
- 14
- 14
- 13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邹春静 盛晓峰 等 《生态学杂志》 2003年22卷6期 63-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同工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的所有组织中,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阐明了同工酶分析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系统学、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并着重阐述了同工酶分析技术在云杉研究中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11期 2031-203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干预导致局部性、区域性甚至全球性植物群落格局的变化,不管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变化的强度如何,生态系统常常通过自然演替能够恢复它们大部分的特征,亦可以通过人类的介入进行修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实质是群落演替,是生态系统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庆康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z1期 9-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关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综述.演替早期和演替后期各种植物所处环境常有很大差别.演替早期的生境具有开放性和光照充足等特点,各环境因子富于变化;演替后期的生境由于植被的缓冲作用,一般较为封闭和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全林 王继和 等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6期 165-1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使用Li-62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了自然状况下绵刺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气象因子在9:00~19:00的日进程,以白刺等旱生植物为对照,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绵刺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为8.832 μmol.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若溪 《城市地理》 2018年4期 211页
【摘要】 荒漠沙生植物一般都生存在极端贫瘠、干旱的地区,时常遭遇季节性的强风沙流等恶劣气候,普遍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荒漠沙生植物与其他在正常气候下生长的植物一同维护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承受着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使命,是减缓我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国胜 王林和 等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年21卷4期 361-365页
【摘要】 为了讨论臭柏Sabina vulgaris的耐早性机理,在实验室砾耕栽培条件下,在培养液中加入PEG,调节溶液渗透势,设置对照区、弱干旱胁迫区和强干旱胁迫区3种处理(培养液渗透势分别为0.0,-0.1,-0.3 MPa),测定臭柏的气体交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炳煜 杨劼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04年18卷6期 159-162页
【摘要】 植物群落生理生态用水包括生理用水和生态用水.认为植物蒸腾耗水既属于生理用水也属于生态用水,具有两重性.人工杨树林地主要建群树种的蒸腾速率日均值按大小顺序为:沙柳>小叶杨>中间锦鸡儿.林地生态用水包括林地群落蒸散量与土壤贮水量.2001年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鲁玉 陈浩楠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2年46卷11期 1388-13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理解中国暖温带常见本地灌木和外来灌木的生长策略和生态位分化机制,并为植被恢复和重建、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选取3种中国暖温带常见本地灌木——荆条(Vitex negundo var.heterophylla)、酸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秀娟 赵世伟 《西北植物学报》 1999年19卷4期 746,7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根水倒流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和介绍了其存在类型、普遍性、发生量、发生位置、生理学基础等,讨论了其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营养学和作物栽培学等学科中的重要意义,并指出其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