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9
- 13
- 2
- 127
- 3
- 2
- 2
- 2
- 31
- 11
- 9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增敏 吕霞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26卷1期 56-58页ISTIC
【摘要】 古《明堂经》在宋以后即散佚不见.《汉书·艺文志》无著录,然《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多有著录.最早援引《明堂经》者为晋·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唐·杨上善《黄帝内经明堂》及王焘《外台秘要》亦引用过,大部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国星 黎鹏程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14期 139-140页
【摘要】 十二经脉之名称、流注、循行等规律是学习针灸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便于理解记忆,教材多以图例表示。笔者通过介绍教材中相关图例,结合中医理论及自身理解,针对十二经流注次序及其相关规律作十二经周流图新解,并加以阐述新解图之流注次序、阴阳消长、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林 《首都医药》 2012年19卷20期 46页
【摘要】 目的 讨论经脉的流注与时间的关系.方法 从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临床应用的角度论述经脉的流注与时间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医生测定本地时辰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正确认识经脉的流注与时间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永康 伏秀霞 《中医学报》 2022年37卷1期 46-49页ISTICCA
【摘要】 "十一脉"经脉模式是古人在"天六地五"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古典经脉模式,此模式与当今盛行的"十二脉"经脉模式不同.五输穴向心流注的形成是在"十一脉"经脉模式下,古人将四肢散在的经验有效处、脉动处、肢体末端、体表凹陷处整合在一起,向心性流注,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海珊 雷江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8年45卷12期 2638-26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配合经脉干支表达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8年5月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收治的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传统针刺疗法,治疗组予就诊日期的干支表达配合子午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宁红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9期 3887-38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气血运行规律分别有3个维度,五行相生相克规律是空间横维,十二经脉走向及交接规律是空间纵维,十二经脉子午流注规律是时间维.中药性味归经原理对应也有3个维度,味是空间横维,性是空间纵维,归经是时间维.本法是结合性味归经原理和子午流注规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亮 杨慧琳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6年32卷8期 135-136页
【摘要】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与原穴理论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医学理论财富,其中蕴含的临床意义仍有待于我们在临床上不断地去体会和挖掘[1].临床上根据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选穴治疗相关脏腑疾病之报道屡见不鲜.然经脉当令时辰原穴突然剧痛难忍之病案却鲜有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钢 臧海生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5年31卷3期 90-92页
【摘要】 目的:探讨阴跷脉、阳跷脉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04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观察各证型的肌无力分布、疗效和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结果: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的疗效比较,差异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丽娟 浙江省针灸学会2021学术年会 2021年
【摘要】 从十二经脉的命名可以探求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经脉的命名分为"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各个部分都已经为十二经脉的流注定下基本方向."手足+阴阳"决定该经脉的走行方向,"阴升阳降",即该经脉的上行或是下行;该经脉的阴阳属性代表了其阴阳气盛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胡卡明 2011’四川省针灸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的流注图,再根据“迎随补泻法”捻转方向顺着经脉流注方向为补法,捻转方向逆着经脉流注方向为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