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5
- 34
- 7
- 1
- 12
- 7
- 7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张汾生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2008年5月14日-5月23日在四川省绵阳九洲体育场设立了医疗救助站。本研究应用针刺、针刀减压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2800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本文现简述了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了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宗江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观察验证头颈部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优越性。 方法: 采用头颈部百会、风池、夹脊穴穴位注射红花、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28例,并随机设牵引、中药导入理疗对照组20例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 穴位注射组总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裴建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观察针灸对H22移植性实体瘤小鼠CD4+CD25+Treg细胞及其JAK-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状态的效应和机理. 方法: 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艾灸治疗组和电针治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照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研究地仓透刺颊车透刺局部的层次结构. 方法: 用福尔马林固定成人男性头部24例,对地仓、颊车取穴进行定位标识,毫针透刺后进行透穴区域局部层次解剖. 结果: 透刺针针体与面神经下颊支、下颌缘支、面动脉、下唇动脉、腮腺和以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慧荣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从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的角度,探讨艾灸防治溃疡行结肠炎肠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免疫法加局部刺激制备溃疡性结肠炎肠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温和灸组和西药组。隔药灸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峻峰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探讨"以痛为腧"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痛为腧"应用"滞针法"针刺后配合"一指禅"手法治疗,对照组应用扶他林乳剂局部擦摸贴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倪金霞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通过观察头穴丛刺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病理形态学及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法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72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模型组(B)、头穴丛刺组(C),每组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宗蕾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海洛因依赖者经过7~10天的急性脱毒治疗后,虽然脱离了对毒品的依赖,其生理上内稳失调却尚未完全纠正而处于再调整阶段,此时躯体和心理对毒品仍有较大的依赖,因此会遗留有一系列症状,称为稽延性成断症状。其临床特征是由躯体症状,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翠红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探讨任脉经气的流注方向。方法: 利用文献整理、内容分析等方法,结合古代建筑学知识,从经络腧穴的起源、任脉胸腹部穴位命名解析、古代建筑布局特点三方面进行了阐述.结果与结论: 任脉的经气流注方向应该是由下向上,符合十二正经"阴主升"的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淑萍 第十三届针灸对机体功能的调节机制及针灸临床独特经验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经络分会委员会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 探讨电针对大鼠直结肠扩张后胃电活动穴位特异性影响. 方法: 50只禁食18h麻醉状态下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足三里穴组、非穴组、太冲穴组及内关穴组,比较电针对直-结肠扩张造成的伤害性血压升高及异常胃电(EGG)及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