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7
- 7
- 58
- 4
- 1
- 1
- 15
- 7
- 5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玉静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6期 1215-1217页 ISTICCA
【摘要】 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临床很多急危重症均是阳气虚脱、阴盛格阳所致,治以回阳救逆,方可起死回生.耿建国教授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以阴阳为纲,甄别寒热,尤其擅于辨别寒热错杂、寒热真假之证.临床用药注重顾护人体阳气,治疗以扶阳为先,以不变应万变,疗效显...
【中文期刊】 郁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17卷4期 253-25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临床辨证施治的角度,结合中医古代文献,对“阴躁”这一病名的来源、概念、病机、证候表现、辨治方药等作了初步探讨。阴躁,即阴证发躁,常见阳虚阴盛、阴盛格阳2种证型,治疗有单纯温补散寒与温补同时反佐寒凉的不同。由于临床对烦躁这一主症多从阳热立论...
【中文期刊】 傅文录 《中医杂志》 2007年48卷8期 677-67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阴盛格阳之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真气在下,但无时而不发于上,故当"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时,而致阴盛格阳之病证.因此,在辨证中他擅于抓住阳虚病证的本质,在治疗上针对阳虚上、中、下之...
【中文期刊】 傅文录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6期 9-11页 ISTIC
【摘要】 阴盛格阳,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认为是阴盛阳衰或脱阳证,针对真阳衰微、阴邪内盛之病理,治疗上善于抓住阳虚证的本质,针对阳虚之上、中、下的不同,采用扶阳药物而重用大辛大热之药姜、桂、附等.
【中文期刊】 HE Li-qing 傅延龄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8期 1810-181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前对<伤寒论>霍乱篇388条中汗出,发热,恶寒等症状的病机认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即阴盛格阳说和表里同病说.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都不够全面.阴盛格阳说忽略了霍乱的证候特点之一即是霍乱多兼有表证,霍乱兼表是霍乱病的一种常见情况;而表里同病...
【中文期刊】 罗士针 黄洁春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8期 1-5页
【摘要】 真寒假热性发热的发病根本是阴盛格阳,或因寒邪直中少阴、逼迫元阳浮越,或因肾中元阳亏虚,肾中元阴相对偏盛,阴逼阳越于外,或因肾中阴阳俱微,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临床上真寒易辨,热象真假则难以辨识.该文主张首辨寒热,次辨热之虚实,再定寒热真假;用...
【中文期刊】 刘阳 赵锡艳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8卷2期 177,216页 ISTIC
【摘要】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恶心、呕吐等症状.本病例为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稳定而导致的重症胃瘫,其中医证候为阴盛格阳,虚阳外越.仝教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去伪存真、精准辨证并最终使患者呕止转愈.
【中文期刊】 薛林平 罗继红 等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年32卷8期 638-641页 ISTIC
【摘要】 郑钦安认为阴火的本质是肾中之阴水过盛而上泛,肾中真阳真火也随之一起向上浮、向外越,阴盛格阳,而成火热之症,阴证是本质,虚热是假象.本文通过对郑钦安相关著作梳理,结合后世医家对火的阐释,探讨阴火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并结合眼病临床实例阐释阴火...
【中文期刊】 张存悌 《辽宁中医杂志》 2005年32卷8期 835-836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3虚阳外越创见深刻郑钦安揭示的阳虚衍化而出现的变证中,阴盛格阳是阳虚第二层次,含真气上浮和真气外浮两种情况,这二者的病机都是一个,即"阳虚不能镇纳阴气,阴血上僭外越","此症(指真气外浮)又与上热下寒同,但上下内外稍异耳.病形虽异,总...
【中文期刊】 严石林 林辰青 等 《中医药学刊》 2005年23卷9期 1555-1556页 ISTICPKUCA
【摘要】 提出脾阳虚、阴盛格阳可形成中焦"寒火".并对"寒火"上炎、外窜、下迫及血不归经引起的不同表现进行辨析,介绍了温中散寒治疗"寒火"的临床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