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4
- 15
- 1
- 90
- 36
- 12
- 11
- 8
- 23
- 12
- 11
- 11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健煜 唐逸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9年18卷2期 189-1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可以为脑卒中防控、风险分层、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指标,故深入探索其理想水平与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围绕不稳定性斑块的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乐 王田蔚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30卷6期 528-5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北方中老年人群(> 45岁)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性质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北方某社区中老年常规体检者中,经头部CT或MRI证实113例脑梗死患者及反复发作性TIA患者8例(脑血管病组)和94例非脑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祝雪丽 赵子文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0年18卷8期 639-64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存在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明确血清可溶性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及评估意义.方法...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冠状动脉复杂病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志斌 郭毅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12卷2期 137-140页ISTIC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是导致斑块破裂、溃疡致使动脉内血栓形成从而引起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深入研究不稳定性斑块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临床标志物对于稳定斑块、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志物;形成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爱玲 赵海港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4年41卷13期 2491-249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不同性质颈动脉斑块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之间的关系,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MMP-9水平在脑梗死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113例急性脑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云 张存泰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1年38卷3期 576-57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心绞痛(UAP)、稳定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正常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浓度,以探讨NE与ACS、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病史、体检...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斑块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良洁 王中群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6年24卷11期 1115-111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以血管内超声(IVUS)分析为参照,探讨活化T细胞核因子c1(NFATc1)对不稳定性斑块的预测意义.方法 183例冠心病患者根据IVUS结果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98例)和稳定性斑块组(85例),另选46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患者为对...
【关键词】 活化T细胞核因子c1;血管内超声;冠心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秋大成 侯丽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2卷10期 922-9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荣伟 樊雪强 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4期 434-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特征并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并根据纤维帽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彦林 袁建伟 等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07年31卷2期 83-85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PET-CT明确18F-氟脱氧葡萄糖在主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中摄取程度,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60例受检者,包括正常对照者6例,大动脉粥样硬化病例54例.测定主动脉壁粥样硬化部位标准化摄取值(suv)和CT值,并依据CT值将54例主...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氟脱氧葡萄糖F18;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