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92
- 12
- 5
- 465
- 18
- 6
- 6
- 5
- 275
- 161
- 49
- 47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辉 金鑫瑶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0年45卷6期 1232-124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相关研究设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以新型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圣锦 唐乐微 等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0年22卷5期 321-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儿童抽动障碍因其症状特点常就诊于眼科。程锦国主任医师认为儿童抽动障碍尤其是慢性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小儿"慢惊风"之病因病机一致,二者均以土虚木乘,脾虚肝旺为基本病机,生痰动风为主要病理表现,惊风、抽搐为具体体现形式。同时程锦国主任医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州阳 付畅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1期 75-78页ISTIC
【摘要】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疾病之一,又被称为"癌前病变",及早对本病进行干预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陈如泉教授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属中医"瘿病"范畴,临床可分为肝火痰结、痰血凝滞和脾虚痰凝三大证型,治疗上应重视从肝论治、内外同治。附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贤慧 闫永彬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6期 610-612页ISTIC
【摘要】 小儿腺样体肥大以热毒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病位主要在肺,与脾胃、肝有关,其中热毒之邪乃致病主要因素,痰瘀是病变过程的病理产物,又可与热毒胶着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使病情缠绵难愈。临床以自拟鼻窒方加减,治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疗效颇佳。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进 孔薇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5期 498-500页ISTIC
【摘要】 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认为,IgA肾病为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为气虚、阴虚、气虚及阴,日久演变为阴阳两虚;标实为湿、热、瘀。其病位在肾,日久可及肺、脾、肝。治疗上以维护肾气为根本,治肾不拘于肾,用药灵活,临证时辨证应用止血、活血之剂;配合日常摄生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芸峰 朱凌云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2期 183-185页ISTIC
【摘要】 朱凌云主任医师认为,虚寒型胃食管反流病主要病机在于脾胃虚寒、肝胃不温、肾阳失煦、心火不暖及痰瘀内生,应以补中健脾、温阳下气为治疗要点,临床可用具温降功效之药,如丁香、桂枝、鹅管石、吴茱萸、荜澄茄等,常施以吴茱萸汤加减或吴茱萸汤之变方,根据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璐 刘宏飞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6期 599-601页ISTIC
【摘要】 孙郁芝教授认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病机属本虚标实,即脾肾亏虚为本,常夹杂水湿、热毒、气滞、血瘀之标。故临证时孙老以调补脾肾为主,兼护脾胃、化瘀血、慎利水、防外感,临床取得满意疗效。附验案进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敏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6期 602-604页ISTIC
【摘要】 刘敏教授认为,肝与泄泻关系颇为密切,临床基于肝脾相依理论,从肝论治泄泻,常获佳效。临证可分肝脏疏泄过旺或肝脏疏泄不及辨证治疗本病。治疗肝脏疏泄过旺当以抑肝扶脾为法,用药以疏肝为主,佐以健脾,肝气郁结可选柴胡疏肝散加健脾药,肝气疏泄太过可选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金榜 秦谊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43卷1期 82-85页ISTIC
【摘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寅教授总结的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结合了子宫穴本身特殊的治疗作用和芒针透刺治疗的优势,扩大了治疗范围,具有调理冲任、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升阳举陷等作用。临床中,在子宫穴芒针透刺疗法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加减及适宜手法,可用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渊博 孙敬青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5年30卷3期 952-9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采用GEE模型评价在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综合方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多中心合作,中医综合方案与卒中单元模式下的西医方案作对照.共纳入缺血性中风患者共260例.疗效指标借鉴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