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2
- 14
- 3
- 2
- 2
- 1
- 13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方洪枫 赵光辉 等 《食药用菌》 2021年29卷2期 128-130页
【摘要】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概述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5种育种技术在平菇上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优缺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德林 储士润 等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6年38卷8期 935-944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以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再生苗的幼嫩叶片为实验材料,以原生质体活力率为评价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原生质体制备过程中的纤维素酶浓度、果胶酶浓度、离析酶浓度和酶解时间四个关键因素进行最佳组合筛选,发现当纤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颖 导师:吕淑霞 沈阳农业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04年
【摘要】 该论文通过广泛筛选,利用稀释分离法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链霉菌——链霉菌菌株A.采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得它对番茄灰霉病菌、茄子褐斑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超过了70%,并确定了其抑菌谱.同时通过室内盆栽防效试验证明其确实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钟蕾 导师:肖克宇 湖南农业大学 兽医学 基础兽医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该实验以肠型点状气单细胞菌58-20-9菌株和鱼害粘球菌G<,4>菌株作为初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构建融合子,并对其进行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酶类性状及病原性、抗原性等方面的研究.在该试验条件下,肠型点状气单胞菌58-20- 9菌株与鱼害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任小青 导师:庄桂 郑州工程学院 河南工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食品科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从自然界分离到高效絮凝性菌株B06(絮凝率为87.2﹪,代时为24.8分钟),以及高生长速率的菌株B18(絮凝率为70.9﹪,代时为19.8分钟).分别对菌株B06和菌株B18进行紫外诱变,得到对卡那霉素产生抗性而对链霉素敏感的突变菌株B0...
【关键词】 生物—物理化学絮凝剂 ; 菌种选育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任剑刚 导师:王吉瑛 兰州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为了构建一株酶系丰富,活力高和比例适当的新型糖化菌株,达到生产实践中所要求的糖化效果,该实验以黑曲霉UV-11(高糖化酶活力菌株)和黑曲霉3324(酶系丰富、易培养、抗污染能力强)为亲本出发菌株,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考察了各咱因素对原生质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文平 导师:方佩静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学 微生物(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用莫能霉素产生菌--肉桂地链霉菌(Str.Cinnamonensis)M-2和腐霉素产生菌--吸水链霉菌(Str.Hygroscopicus)U-58作为出发菌株进行了种间原生质体融合,以抗药性为选 择标记,筛选出了融合子,融合频率为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曲秋皓 导师:宁国赞 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物学 微生物(硕士) 1999年
【摘要】 该项研究利用原生质体融全技术选育红色酵母Phaffia rhodozyma虾青素高产菌株,研究了红色酵母的紫外线诱变、种内原生质体融合、融合子的生长特性和产虾青素特性.
【关键词】 Phaffia rhodozyma ; 虾青素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梁小龙 导师:张颖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微生物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利用微生物产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是微生物采油(microbial enhanced oilrecovery, MEOR)的重要技术之一。但目前采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大都是在地上发酵获得表面活性剂后注入地下,存在能耗、运输等高成本的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