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
- 3
- 1
- 12
- 1
- 1
- 1
- 9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琦玢 刘琼 等 《河南中医》 2018年38卷7期 1012-1015页ISTIC
【摘要】 刘琼教授认为亚急性咳嗽在初期多以风寒、风热、凉燥、温燥为主,以风燥之邪伤肺,肺气失于宣将,发为咳嗽;咳嗽迁延不愈,表邪已去,病久伤及脏腑,或化燥伤阴,或灼津为痰,痰湿、痰热内蕴,三焦失司,既而发为“顽咳”“久咳”.辨证方面,刘教授认为当首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静 吴芳芳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23期 73-74页
【摘要】 目的:观察杏苏散加减治疗痰浊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登封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
【关键词】 杏苏散加减;痰浊阻肺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天红 《河南中医》 2011年31卷11期 1319-1320页ISTIC
【摘要】 颈椎病属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与许多疾病的症状相似,临床上常出现误诊误治的病例,常规治疗效果不理想.笔者采用杏苏散治疗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和心悸验案2则,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晓婷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1年24卷10期 193页
【摘要】 目的:观察杏苏散联合酮替芬治疗过敏性咳嗽(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疗效.方法:55例CV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杏苏散联合酮替芬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酮替芬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耿介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0年01卷5期 90-91页
【摘要】 目的:观察杏苏散合止嗽散和ATM型微波治疗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临床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杏苏散合止嗽散及ATM型微波治疗机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建中 张盛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4年41卷7期 1475-147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杏苏散的水提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运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水提最佳工艺为:第一次补足吸水量后加10倍量水浸泡2h,其余每次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1h.结论: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建中 宋成武 等 《中药材》 2014年37卷8期 1458-146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HPLC-HR-TOF/MS)技术,对杏苏散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Welchrom-C18色谱柱(4.6mm×250 mm,5μm),以乙腈-水(含体积比0.1%甲酸)为流动相,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建中 张盛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4年25卷8期 1815-1816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杏苏散水提液中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 25),检测波长为321 nm,流速为1.0 ml/m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舒梓心 吴辉坤 等 《河南中医》 2017年37卷9期 1534-1536页ISTIC
【摘要】 吴寿善教授对“燥气大纲”有独到见解,不仅提出了有凉燥、温燥伤人、燥化寒湿、湿热伤人,并且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化热伤津之证属燥之复气伤人,寒湿之证是燥之胜气伤人.因此,可见《温病条辨》中所列杏苏散等方,正是为治燥之胜气、治燥之正化、治燥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