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4
- 6
- 4
- 1
- 1
- 3
- 2
- 2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解瑞丽 周启星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5期 1347-13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丙烯酰胺是具有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遗传毒性的潜在致癌物.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使用量日益增加,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的危害逐渐引起关注.因此,研究其生态行为与毒理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丙烯酰胺的环境暴露途径、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 彭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3期 885-89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工纳米颗粒(NPs)的广泛应用带来的潜在环境风险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金属型纳米颗粒(MB NPs)具有金属毒性和纳米毒性的双重效应,其生物毒性和生态风险已成为纳米毒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浪波 马陶武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年29卷3期 225-2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钒酸钠染毒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21d静态换水暴露法进行染毒,分别加入0(对照)、0.01、0.02、0.04、0.08、0.15和0.30 mg/L的钒酸钠溶液,每组12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栋 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与基准/标准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研讨会 2015年
【摘要】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合成聚碳酸酯、环氧树脂、聚苯醚树脂等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容器及医疗设备中.BPA世界年需求量超过400万吨/年,导致BPA在环境中的污染日趋严重,在土壤、水和沉积物中都发现了BPA的踪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永根 程家安 《应用昆虫学报》 2011年48卷2期 231-2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稻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是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最大的生物灾害.本文基于稻飞虱致害能力的高度变异性、对农药的高适应性、传播病毒病和具有远距离迁飞能力等特点,以及研究中存在的稻飞虱迁飞动态、致害性变异和种间互作关系等灾变机理机制不清楚,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轶 唐云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9期 2296-23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人工污染土壤法测定了不同浓度阿苯哒唑对蚯蚓生长、生存、繁殖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阿苯哒唑(5 mg·kg~(-1))对蚯蚓的繁殖有显著的抑制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健 陆光华 等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9年26卷8期 740-743页ISTICCA
【摘要】 多溴联苯醚(PBDEs)污染已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且其浓度在环境中快速增长,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中的PBDEs的迁移规律决定其环境效应,是进行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关于PBDE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沉积物及生物体内的PBDEs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姗姗 章嫡妮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8期 2845-28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转基因作物的饲用安全性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评估转mCry1Ac基因玉米BT799对鱼类的生态毒理效应,本研究以斑马鱼为受试动物,设置5个处理:含20%转基因玉米膨化饲料组(GMF)、含20%亲本玉米膨化饲料组(PF)、转基因玉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静 于明曦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7期 2205-22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是海洋环境中一种新型污染物,可被海洋生物误食并对其产生毒性效应.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化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深入,利用指示生物开展海洋微塑料污染监测及毒理学研究逐渐成为热点.海洋双壳贝类可通过滤食方式摄食环境中的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爱华 张作文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年51卷12期 1142-11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卫生毒理学是研究外源性理化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对生物体和环境生态系统的损害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学科,为制订卫生标准及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1].近年来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大量的外源化学物进入日常生活,目前登记在册的化学物已逾2 600万种,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