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3
- 8
- 1
- 1
- 27
- 8
- 7
- 4
- 2
- 14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瞳 牟长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9期 6284-62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相对生长方程与碳/氮分析方法,测定了我国温带张广才岭7种立地类型(阳坡上、中、下坡位和阴坡上、中、下坡位及谷地)天然白桦林的生态系统碳储量(植被与土壤)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年净固碳量,揭示立地类型对温带天然白桦林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固碳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富才 赵秀海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11年31卷2期 407-4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于2006年在长白山建立了一个面积为5.2 hm2的次生白桦林永久样地,并对样地内的每株树木测量了坐标和胸径.运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研究了该林分的空间结构.研究表明:该样地的平均混交度值为0.540,平均角尺度值为0.575.次生白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玉珍 赵秀海 等 《昆虫学报》 2009年52卷11期 1236-124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昆虫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健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研究昆虫群落变化与生境演替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网捕、灯诱和诱捕法系统调查了长白山针阔混交林不同演替阶段(次生白桦林、次生针阔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昆虫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分析了昆虫在森林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其强 张文辉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期 132-1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黄龙山林区以4种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共设置20 m×20 m的样地15块,从林分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灌木和草本生物量及乔木蓄积量等方面,对不同白桦林群落类型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群落B林(白桦+茶条槭昆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彬 王开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6年12卷3期 297-3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川西亚高山白桦林(海拔2 540 m)内太阳辐射、空气温湿度以及土壤5 cm和15 cm层温度等进行了连续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林冠下的太阳辐射日进程与林冠上的不同,但辐射强度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林冠下太阳辐射日总量不仅受林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上官周平 秦娟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2331-23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次生林区白桦林、辽东栎林和白桦-辽东栎混交林3种林分的土壤物理特性和叶片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白桦-辽东栎混交林地的土壤水分明显改善,其土壤容重最小、土壤孔隙度最大,且均优于纯林,即混交林地有深层次的土壤水分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炜华 殷秀琴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3期 278-2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小兴安岭白桦林土壤跳虫的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共获土壤跳虫3631只,隶属10科.其中,优势科3科(节跳虫科、棘跳虫科、球角跳虫科),占总个体数的90.22%.1997年所获的土壤跳虫个体数和科数最多.土壤跳虫个体数的月份动态为6月<8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合德 王开运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4期 17-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观测了川西亚高山白桦次生林一个生长季节内的穿透雨和茎流的特征.结果表明,幂函数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林冠截留量、茎流量与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而线性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穿透雨量和总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平均林冠截留量占总降雨量的18.9%,穿透雨量占总降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浩仲 王开运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4年10卷4期 416-4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冷杉林和白桦林中与土壤碳氮元素循环有关的土壤脲酶、蛋白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和脱氢酶活性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两个群落中,腐殖质层(A)中6种土壤酶活性均高于淀积层(B)和母质层(C)中的酶活性;(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萍 庞博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20卷5期 605-610页ISTICCA
【摘要】 调查不同发育阶段白桦林群落早春植物,采用全收获法获取早春植物生物量,了解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分配格局,分析影响群落内早春植物生物量的因素.结果表明:白桦林群落共记录到早春植物5科13属21种.其中,罂粟科和毛茛科为优势科,包含3属8种和4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