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42
- 292
- 101
- 1806
- 227
- 85
- 35
- 35
- 255
- 201
- 145
- 138
- 9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逸 李茗香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3期 350-357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清宫医案集成》中熏洗方治疗疾病的特殊性和有效性,为现代临床外治法提供参考.[方法]以《清宫医案集成》中117首熏洗方为研究对象,运用Excel软件,对清宫熏洗方的组成、剂量、药性、功效进行整理统计,并结合该书中的相关医案及按语...
【中文期刊】 谭开云 孙光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12期 2289-2293页 ISTICCA
【摘要】 《素问·至真要大论》倡导诊治疾病"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以平为期"不仅是国医大师孙光荣临证遣方用药的指导思想,也是新时代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的重要原则.孙光荣教授将"以平为期"作为指导思想,从"理""法""方""药...
【中文期刊】 齐菁 段永强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3年29卷5期 720-722页 ISTICCSCDCA
【摘要】 冯兆张为明末清初著名医家,于内外妇儿各科均有涉猎,而尤精于儿科.冯氏继承发扬小儿性禀纯阳、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等特点,更加重视小儿先天禀赋及后天长养.其临证注重四诊合参,但更加强调望诊与闻诊在诊察小儿诸病中的重要性;其用药灵活多变,师古而不泥...
【中文期刊】 黄沛森 曹璐畅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37卷4期 51-56页 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平脉辨证临床遣方规律,为深入挖掘和传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李士懋教授201首含蜈蚣处方的收集与分析,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中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后,根据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李士懋教授含蜈蚣处方...
【中文期刊】 王娟 陈玉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31卷6期 91-93,118页
【摘要】 清代名医尤怡在张仲景等前人的基础上继承与创新,对虚劳的诊治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将虚劳分为虚劳营卫不足、肺劳、心劳、肾劳、脾劳、风劳、热劳、干血劳、传尸劳九种.详探病因病机,将虚劳的病因大致分为先天不足、感受外邪、烦劳过度,久病失理四...
【中文期刊】 何易 章勤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12期 1316-1319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析黄元御妇科学领域遣方用药特点,总结其治疗妇科经带胎产诸病的学术特色.[方法]结合《四圣心源·妇人解》及《黄元御药解》,整理其所载方剂及药物,统计频数并进行分析.分别从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分析黄氏遣方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其...
【中文期刊】 安莉萍 辛小红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7期 1407-1409页 ISTICPKUCA
【摘要】 易水开山张元素作为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探讨与研究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他的学说在金元时期产生了重要影响,乃至今天,对其学术思想的探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归拈痛汤作为张氏所创的千古名方,拟以当归拈痛汤为载体,据方论理,以窥张...
【中文期刊】 傅文录 石显方 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1期 1799-1800页 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石景亮教授对内科的脾胃病、肾病及妇科疑难杂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石老师临床遣方用药经验特色介绍如下:
【中文期刊】 陈如泉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期 12-14页 ISTICPKUCA
【摘要】 从四个方面,论述疑难病证的辨证要素,即:疑难病的含义与特征、疑难病辨证要素、疑难病治则要领、疑难病症遣方用药.指出,疑难症诊治,首先应练好基本功,其次是通过临床不断地探索,再则是必须将现代医学科学知识为中医所用,扬中医之长,补中医之短,创造...
【中文期刊】 张雪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2年25卷5期 9-1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孔令诩先生乃北京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临诊不辍,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断细致入微,准确率高,治疗效果非凡,今大致将其遣方用药的经验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