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20
- 29
- 26
- 8
- 2
- 155
- 32
- 23
- 20
- 19
- 89
- 60
- 58
- 50
- 4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涛 宋振 等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2024年33卷1期 38-4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入侵植物长刺蒺藜草在贫瘠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研究分析长刺蒺藜草入侵对土壤氮循环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期为揭示其入侵的微生态学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和nifH基因扩增子高通量测序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多鹏 叶子壮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年41卷4期 51-60页
【摘要】 于 2019-2021 年采用再裂区设计,设置氮肥、生物炭和脲酶抑制剂 3 个因素,主处理设 5 个氮水平:0、75、150、225 kg·hm-2和300 kg·hm-2,副处理设2 个生物炭水平:0t·hm-2和7.5 t·hm-2,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志友 李凌浩 等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8期 889-895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我们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NUE)概念及原理研究了高密度一年生草本植物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种群中植株个体大小对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对种内竞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植株对氮素的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彩变 曾凡江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3期 572-5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采用盆栽试验,比较了5个灌溉梯度下(4.6、6.1、7.7、9.2、13.0 kg·株-1·次-1)沙拐枣幼苗氮素累积分配、利用和回收特征及其生长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加,沙拐枣幼苗整株氮素累积量和干物质量均显著增加,但在最高灌溉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财 刘洪艳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6期 1216-12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生长在青藏高原东部隶属于23科、49属的71种高山植物(包括多年生和一年生植物)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氮含量以及碳/氮比率进行了分析,并以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及碳/氮比率来分别指示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多年生植物稳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志友 李凌浩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4年28卷3期 294-29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素利用效率(NUE)是植物养分策略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利用Berendse和Aerts提出的氮素利用效率概念和原理研究了高密度的藜(Chenopodium album)种群中不同植物个体在种内竞争条件下的氮素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由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传范 戴廷波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5期 753-7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增铵营养(EAN)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增铵营养促进了小麦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其中基肥、分蘖期、拔节期EAN提高了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地上部氮积累量、有效穗数、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明生 刘学军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11期 2591-25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成都平原通过3a的田间试验研究了水稻覆盖(地膜和麦秸)旱作和施氮水平对稻麦轮作体系生产力和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水稻季150kg/hm2,小麦季120kg/hm2的条件下,覆盖旱作和传统淹水体系均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再增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秀声 黄勤楼 等 《草业学报》 2012年21卷3期 61-68页
【摘要】 采用土柱栽培法,通过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浇灌(设N0~N6共7个氮素水平,即每次浇灌折纯氮0,5,10,20,40,80,160 kg/hm2,每45d刈割周期浇灌9次),研究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玉贞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6期 552-553页
【摘要】 衡水湖湿地土壤氮素利用细菌区系的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总体分布情况为氨化细菌>脱氮细菌>反硝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氨氧化细菌>固氮细菌;水平分布数量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及硝化细菌是东湖芦苇湿地>西湖芦苇香蒲沼泽,反硝化细菌与脱氮细菌分布则相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玉贞 《衡水学院学报》 2010年12卷1期 57-59页
【摘要】 研究了衡水湖水体5个样点:深水区、大赵闸、芦苇区、香蒲区、南关闸氮素利用细菌的水平分布与季节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氨氧化细菌、亚硝酸氧化细菌的分布数量都比较少,其水平分布为深水区>大赵闸>芦苇区>香蒲区>南关闸.硝酸盐还原菌与脱氮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钟泽 韩龙植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5年19卷6期 527-532页
【摘要】 选用不同类型的9个水稻品种,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在施氮和未施氮水平下对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配合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期和孕穗期的干物质量和氮素利用生理效率,在两种氮素水平下亲本的加性效应均对F1起主导作用,而收获期氮素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涛 杨京平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05年19卷1期 64-67页
【摘要】 在非完全淹水稻田中,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分次施氮对植株氮吸收、土壤中氮素的积累和渗漏水氮素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水稻植株氮积累量随施氮水平的增加迅速提高,但施氮超过225 kg/hm2后,水稻吸氮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中的氮累积情况表明,小于7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朴钟泽 韩龙植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3年17卷3期 233-238页
【摘要】 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条件下,探讨了9个不同生态类型水稻品种的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水稻品种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研究表明,在施氮和未施氮两种处理下,水稻品种间氮素吸收总量、收获期氮素生理利用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毅轩 陈应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6期 1572-15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索黄淮海麦区最优播种方式,明确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差异及其机制,本研究于2016-2019年连续3个生长季在黄淮海麦区西部的晋南地区设置宽幅匀播(WSS)、探墒沟播(FS)、立体匀播(TDUS)3种优化播种方式和常规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永强 李威威 等 《遗传》 2023年45卷5期 367-37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肥是作物产量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然而氮肥滥用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提高作物氮素利用效率(nitrogen use efficiency,NUE)对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产量性状对氮素的敏感性是衡量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的重要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鑫 张琦玉 等 《动物营养学报》 2023年35卷3期 1380-1386页
【摘要】 饲喂频率是指单位时间(1 d)内对饲养动物的饲喂次数,是影响动物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的重要因素.同时,饲喂频率在动物营养物质代谢和氮素利用中也能起到调节作用.因此,探索合适的饲养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缓解饲料浪费,对生猪生产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成刚 汪燕 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3年29卷6期 1060-1069页
【摘要】 [目的]研究过表达黑曲霉AngdhA基因对水稻生长、氮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碳氮含量、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耐盐性的影响,为水稻节本增效、高产和高抗多目标育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水稻转基因株系TG3、TG13 与野生型(wild-typ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晶晶 杜峰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1年41卷5期 828-8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鄂尔多斯高原砒砂岩区土壤贫瘠、水土流失强烈,土壤氮素养分也是该区域植被恢复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该研究以3种乡土种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和沙棘(Hipp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栾历历 刘恩媛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24期 9220-92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变化会引起凋落物质量和数量的变化以及氮沉降增加,从而影响土壤养分循环.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可以揭示微生物生长和代谢过程的养分限制,但目前温带混交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凋落物输入和氮添加同时改变的响应还不清楚.通过凋落物处理和氮添加实验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