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4
- 9
- 52
- 7
- 7
- 6
- 2
- 36
- 30
- 20
- 16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会慧 赵莉 等 《经济林研究》 2011年29卷1期 21-26页
【摘要】 为了提高桑树与大豆间作模式下地上部分的光能利用率,优化桑树与大豆复合经营的空间配置,研究了在这一间作模式下生育后期速生桑树和大豆叶片的光合日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无论在单作还是间作模式下大豆叶片在13:00时均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玮 姜翠茹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23期 22页
【摘要】 阐述了C3、C4植物光合作用的差异,分析了现有C4模式植物研究现状,提出了狗尾草作为C4模式植物的可能性及前景,以期为C4光合作用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小琴 聂凡 等 《中国农学通报》 2009年25卷13期 113-118页
【摘要】 以草莓丰香为材料,探讨三种灌溉方式(沟灌、滴灌、滴灌+半基质)对粘性土壤条件下草莓产量、光合生理指标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沟灌相比,滴灌+半基质方式和滴灌方式均能促进草莓的生长和增加其产量,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6.89%和29.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敏 徐瑞雅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23卷3期 87-88页
【摘要】 生物学概念学习课教学模式的建构是教育建模在中学生物学中的具体应用.生物学概念是中学生物学学科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学科思维的基本单位,对概念的掌握和运用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核心问题,因此,建构生物学概念学习课教学模式对于生物学教学来说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翔 李阳生 等 《中国水稻科学》 2003年17卷4期 355-359页
【摘要】 对杂交水稻组合红莲优6和两优1193在淹水灌溉和湿润灌溉两种灌溉模式下生育后期的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湿润灌溉增大了水稻根系密度,提高了根系活力,相关分析显示根系密度与根系活力呈正相关(r1=0.66,r2=0.6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心 林涛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3期 741-7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优化机采长绒棉株行距配置与灌溉定额,是构建棉花合理个体与群体结构,提高产量和机采脱叶效率,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设置了一膜三行等行距(S3)、一膜四行宽窄行(S4)和一膜六行宽窄行(S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富举 杨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4期 1233-123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试验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连续2个生长季在自动控制干旱棚内的隔离池中进行,拔节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J0)、37.5(J1)、75mm(J2),扬花期设3个灌水梯度,灌水量分别为0(F0)、37.5(F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玉珍 张志浩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10期 2905-29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究油用牡丹主要栽培种‘凤丹’的高效栽培模式,提高土地和光能利用效率,以‘凤丹’单作为对照,比较了‘凤丹’与木瓜、香椿、核桃等经济林木间作模式下的小气候,分析了4种模式下‘凤丹’的光合特性、净光合速率(Pn)与主要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帆 刘伟 等 《中药材》 2016年39卷4期 704-70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栽培模式对丹参光合作用及其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覆地膜双垄、无地膜双垄和传统单垄3种栽培模式.使用LI-6400XT光合仪测定不同生育期丹参叶片的光合参数;并测量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结果:不同栽培模式下,丹参叶片气孔导度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玉 郑新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10期 2583-259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对降雨格局变化的响应和适应影响着生态系统碳固定等过程.本研究在盆栽控制条件下,以4种荒漠草本植物地肤(Kochia scoparia)、滨藜(Atriplex patens)、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和短柱猪毛菜...
【关键词】 降雨模式;净光合速率;植物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燕萍 田如男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2期 230-2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并有效控制水华是目前环境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问题.利用植物释放的次生代谢产物——化感物质抑制水华藻类的生长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性抑藻措施.目前已分离并鉴定出水生植物释放的多种化感物质.脂肪酸作为主要的化感物质之一,得到了广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其静 杨效忠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8期 3819-38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代谢循环为旅游地演化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视角.研究通过类比提出旅游地光合作用,来理解一种基于旅游线路合作实现从单体到多个乡村旅游地的协同演化路径,运用中国皖南川藏线旅游业态时空演化和多主体访谈数据的混合研究验证了假设.皖南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慧敏 《生物学教学》 2025年50卷7期 29-32页PKU
【摘要】 境脉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脉络的教学模式,此模式以创设情境为脉络,通过情境脉络将生物学课堂各个板块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生物学实验史情境为脉络,以光合作用重要过程的建构为主线,探索从情境走向境脉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连续、动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静 杨才伟 等 《中学生物学》 2025年41卷4期 87-89页
【摘要】 CER论证模式是基于事实和证据形成主张,再通过证据的展开和推理最终解释主张的一种思维模式.本文将CER论证模式用于"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复习课教学中,以期拓宽复习课的设计模式,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尚常花 吴海锋 等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6期 47-50页
【摘要】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学的重要实验,但该实验教学存在着过程复杂、变量难以控制和结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提出了许多改进方法,对目前已有的针对实验材料、实验装置与操作、实验结果检测、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中学生物学》 2024年5期 52-54页
【摘要】 本文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为例,将多种现代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验过程,对实验进行创新性改进.结合3D打印技术自制实验教具"多功能光照培养箱",利用手机APP"蓝牙调光器"精准调节光源,连接O2传感器实时检测O2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洪枞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2期 13-16页
【摘要】 对教材中适合开展科学本质教学的资源进行分类,针对科学史类与探究实验类教学内容,开发了"倒叙式"教学模式和"误差反思式"教学模式,并分别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为例展示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为一线教师进行科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月 郭俊强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3年43卷2期 255-26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欧亚种葡萄品种'红地球'、'火焰无核'以及欧美杂交种葡萄品种'户太八号'、'夏黑'为试材,分析了露地和避雨两种栽培模式下鲜食葡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生理指标、抗病性以及枝条生长的差异,探明避雨栽培模式对鲜食葡萄生长发育以及病害发生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伟聪 覃东爽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2期 357-3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粉垄"145"模式在新植蔗上的应用效果,解析其生理生态基础,该研究以桂柳05136为材料,设置常规耕作(CK)和粉垄"145"模式(FL145)2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粉垄"145"模式对土壤性质以及新植蔗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产量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