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4
- 17
- 11
- 7
- 2
- 2
- 18
- 14
- 9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书豪 斯光晏 等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19卷12期 76-79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43例肌骨肿瘤患者,均行MRI与DTI扫描,观察两种检测方法的影像结果,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肌...
【关键词】 肌骨肿瘤;良恶性病变;磁共振成像(MR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荣 赵森 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2年38卷7期 1-4,23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帕金森组(n=7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中琼 《黑龙江医学》 2022年46卷5期 600-601页
【摘要】 目的:探究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扫描对脑部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9月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92例脑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病情,均行核磁共振(MRI)检查、DTI检查.以手术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静 常文龙 等 《现代医学》 2020年48卷4期 438-44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慢性脑低灌注所致脑白质损伤程度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脑低灌注患者120例作为灌注组,另选取此期间于我院体检的正常人120例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晓飞 高峰 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5年40卷7期 733-73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颈椎旁肌退行性改变参数变化特征及与脊髓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自2021-03-2024-03确诊的100例脊髓型颈椎病作为病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蕾 导师:王龙胜 安徽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2020年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PD患者脑结构变化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依据本组试验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0例原发性PD患者及性别、年龄相匹配且均为右利手的20例老年健康对照者,进行临床评估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娄云霄 曹付强 等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2022年44卷10期 1048-10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纤维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tracking,DTT)技术评估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分流手术的效果.方法 分析2018年...
【关键词】 继发性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弥散张量成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韵 导师:陈东 西南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1.探讨正常颈髓DTI的参数及图像特点,研究健康人颈髓的DTI图像及参数改变,探讨其与神经功能评分的相关性,评估DTI在诊断早期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我院脊柱外科2016年3月-2016年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宝全 导师:石胜良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研究背景:动物实验和尸体解剖研究均表明,局灶性脑梗死后,在远离梗死灶,与梗死灶有神经纤维相联系,但供血动脉不同的一些部位,可以检测到迟发性神经纤维破坏和神经细胞丢失等继发性损害的表现.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林宝全 导师:石胜良 广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研究背景:动物实验和尸体解剖研究均表明,局灶性脑梗死后,在远离梗死灶,与梗死灶有神经纤维相联系,但供血动脉不同的一些部位,可以检测到迟发性神经纤维破坏和神经细胞丢失等继发性损害的表现。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发展,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安琪 原子扬 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21卷6期 156-158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MRI表现与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的相关性研究,寻找椎体损伤后骨折区及水肿区恢复变化规律,探讨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各向异性分数(FA值)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5~65岁女性明确外伤时间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晓 田毅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8年34卷6期 525-5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及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建明 黄钢 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9年25卷6期 985-988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弥散各向异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次发病24 h内脑梗死病灶的弥散张量成像(DTI)资料,计算病灶和对侧相应部位的平均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弥散系数(ADC).采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治民 翟建 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40卷6期 14-17页
【摘要】 目的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定量评估胶质瘤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标记指数(Ki-67 labeling index,Ki-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滟 林富春 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8年18卷6期 577-581页ISTIC
【摘要】 目的:利用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脑部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TI直方图指标与简易智能量表(MMSE)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VCI患者、24例中风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troke 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维刚 刘震泽 等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2年34卷1期 11-17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该文对OPG基因敲除小鼠进行micro-CT扫描,进行全身骨骼三维重建,并分析股骨结构.结果发现OPG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全身骨骼出现弥漫性蜂窝状低密度影.OPG基因敲除小鼠的骨密度、骨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骨表面积与体积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