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3
- 22
- 5
- 1
- 130
- 5
- 3
- 2
- 2
- 16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籍增洋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19卷22期 27页
【摘要】 从病因病机的角度分析了寒凉药物在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中应用的理论基础,从药物配伍方面分析了在非湿热型应用的理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柳俊辉 秦华珍 《广西中医药》 2010年33卷4期 3-4页
【摘要】 <篇首> 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是中医临床组方用药的依据,也是中药学最重要的学术特征.四气(又称四性)指的是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特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乃球 韦美梦 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2021年35卷1期 27-3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白子菜鲜、干品寒凉药性的程度差异.方法 通过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变化,记录小鼠在高、低温区的停留比例,检测小鼠肝组织SDH、Na+/K+-ATP酶活性及下丘脑瞬时感受器电位离子通道蛋白含量.结果 动物实验结束后,与体盛组比较,体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华强 王燕平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7期 1091-10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寒凉类中药材的“形、色、嗅、味”等形态学特征.方法:选取118味寒凉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 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形状方面,寒凉中药包括20类,圆柱形占28%,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毅 卢德赵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23期 4144-414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20世纪60年代起,现代科学开始对热证的本质进行研究,但有关热证的病理机制和寒凉药物的作用机制等尚未深入系统研究.该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热性中药喂饲动物造成热证模型,后用寒凉药进行实验性治疗,拟采用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技术对热证模型大鼠及寒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悦玲 《中华养生保健》 2010年11期 68-69页
【摘要】 民间有许多涉及生姜的谚语,比如:“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冬有生姜,不怕风霜”,“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等。生姜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坚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年11卷5期 389-390页CA
【摘要】 <篇首> 2009年3月1日,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鼓楼卫生服务站接诊1名因久服寒凉中药所致的右膝关节急性滑膜炎伴关节腔积液,左右侧韧带损伤的患者,经该社区卫生服务站采取口服中成药及膝关节中药热敷并中医穴位贴敷治疗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经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晓霞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学术流派分会第二届学术年会 2017年
【摘要】 "火神派"的学术思想是在以"阴阳"为总纲的基础上,主以"阳主阴从"理论,以证候为据,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合理运用寒凉药与温热药的一套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明方 仲芳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21期 43-4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吴鞠通医案》中痰饮病的症脉及用药特点.方法:将医案症状、脉象、剂量规范化,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统计方法探究医案中的用药特点及症药关系.结果:痰饮病用药以半夏、陈皮、桂枝等辛温为主,同时注重枳实、石膏等寒凉药的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雷 黄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期 5-7,12页
【摘要】 目的:归纳《神农本草经》所载具有"延年"功效的药物,总结《神农本草经》"延年"用药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和整理《神农本草经》里明确记载的具有养生功效的药物,通过数据分析该类药物的性味规律及现代分类方法,归纳其药性特点和药物功效分布现状.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晶 王孝蓉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32卷1期 5-8页
【摘要】 目的:研究分布在风塔类、火塔类、水塔类、土塔类和解药类,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病的傣药及其方剂,研究其用药规律和特点.方法:从343种常用傣药和方剂中,筛选出可用于治疗拢沙龙接火的傣药,比较分析其性味、入塔及功效上的相似性.结果:所筛选出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春素 《福建中医药》 2023年54卷4期 29-32页
【摘要】 瘟疫学派是温病学中重要的代表学派,吴又可、杨栗山、戴天章、刘松峰、余师愚和雷少逸均为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瘟疫学派医家主张治疗热病当重用寒凉药,治疗瘟疫当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可根据三焦病位不同及中焦怫郁的特点来清热解毒;主张不论表邪解否但见兼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亚红 杨鹏斐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9卷3期 167-169页
【摘要】 目的:通过对元代名医杨清叟所撰《仙传外科秘方》所载方剂进行剖析,探究其临证用药组方特色.方法:整理列出全书所载所有方剂,录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其剂型、药性及方剂别名、方药味数.结果:全书共载86方,其中内服方57首,以汤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17卷19期 167-170页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分析近10年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中药有效验方(效方)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用药依据.方法 统计分析2012~2021近10年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的20个中药效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功效、药性.结果 20个效方中包含94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旭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2卷4期 850-852,856页ISTICPKUCA
【摘要】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1].寒热并用法是指将寒凉药与温热药配伍使用,两者性味相反而功用协同,从而达到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嘉瑞 张冰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年18卷2期 242-2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颜正华教授消化系统病证的用药规律和特点.收集、整理颜正华教授2009-2010年的消化系统病证处方253例,在构建处方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处方中使用频率超过40%的药物10味,依次为陈皮、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解昱 史鹏翼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4卷6期 424-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复发性阿弗它性口腔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多与遗传、免疫力降低、微循环损伤、微量元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谓本病为“口疮”“口疳”“口糜”“口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31卷12期 815-8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晋唐时期,伤寒温病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医家开始试图从病因与治疗上对伤寒与温热做出某种区别,比较突出的是对疫病病因及其传染性方面的认识,并提出了"伏气""戾气""时行"等新概念.在温病治疗方面,主张在治温病初起时应加入寒凉药.医家们在原<伤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冀 赵雪莹 《辽宁中医杂志》 2005年32卷11期 1121-1121页ISTICPKUCA
【摘要】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探讨了桃核承气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其中对肉桂与桂枝之争及桂枝在方中的作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证.认为桂枝除温经以助硝、黄等活血之外,尚有恐苦寒太过而致血行滞涩,不利于消散瘀血,少佐桂枝,辛温而不助热,散血而不凉遏,在大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