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22
- 6
- 3
- 2
- 15
- 13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闻渊 《临床研究》 2015年23卷12期 187-188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62例为研究对象,62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取静脉采血.比较一次满足所需血量的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军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年4期 126-126,136页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的动脉抽血方法。方法选择120例需要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其中60例采用桡动脉穿刺;60例采用股动脉穿刺;对2种穿刺法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局部瘀斑或血肿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一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8期 126-126页
【摘要】 目的:探讨行血气分析患者桡动脉抽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行血气分析桡动脉采血患者47例(共穿刺125次),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穿刺65次)和研究组23例(穿刺60次),对照组按照30~60度进行穿刺采血,研究组则以90°进行穿刺采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冠琼 刘英莲 《现代医药卫生》 2013年29卷20期 3143-314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拔针后止血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00例重症肝炎患者进行桡动脉穿刺抽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200例.实验组采用自制小纱块卷沿血管走向直接压迫穿刺点上,用4条长10~12 cm纸胶布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景建 莫改章 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20卷16期 192-193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在新生儿患儿抽血监测或监护血气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采用1 mL注射器,5 mL注射器(或最细头皮针)行桡动脉穿刺抽血.结果 7935例新生儿行桡动脉穿刺抽血,7528例一次穿刺抽血成功,成功率为94.87%.结论 在新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小红 《医学信息》 2013年23期 470-470页
【摘要】 目的:探讨用注射器和输液针管经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30例需行2次以上血气分析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交叉自身对比的方法,对同一患者使用注射器和输液针管经桡动脉采血,比较穿刺成功和标本合格情况。结果用输液针管经经桡动脉采血穿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小丽 《当代护士(学术版)》 2013年4期 164-165页
【摘要】 对120例需抽血做生化检查,协助临床诊断治疗的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通过正确的操作方法、妥善固定、精确定位、抽血后正确压迫止血等措施,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认为采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法方便安全,操作时间短,损伤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晚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年33卷20期 279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腕部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需抽血做血三胆检测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两组新生儿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一种为传统的股静脉穿刺法,另一种即为推荐的桡动脉腕部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茜 王莉 《基层医学论坛》 2011年15卷3期 36-3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斜刺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新生几分为100例试验组行桡动脉穿刺采血,10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斜刺采血.结果 桡动脉穿刺采血成功97例,成功率97%,股静脉斜刺采血成功89例,成功率为8996;桡动脉采血...
【关键词】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术;股静脉斜穿刺术成功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斐 杨月玲 《全科护理》 2009年7卷29期 2642-2643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进针角度在桡动脉抽血时的成功率.[方法]对54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随机采用30°~45°进针法(对照组)和垂直进针法(观察组)抽取桡动脉血,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疼痛及淤血淤斑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洁 《淮海医药》 2007年25卷3期 263页CA
【摘要】 <篇首> 为了配合医生抢救危重患者,正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血氧代谢及血液的酸碱度,常需采集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检查[1].桡动脉是采集血样的首选部位之一,操作方便、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智敏 《全科护理》 2007年5卷18期 70页
【摘要】 <篇首> 1 抽血前准备1.1用物准备塑料小枕,其他用物同传统动脉抽血法.1.2病人准备取坐位或卧位,手腕下放一小塑料枕,使腕关节过伸,充分暴露桡动脉,同时也绷紧了局部皮肤,固定了桡动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丽华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3年5卷2期 207-207页
【摘要】 <篇首> 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诊断检查,临床多采用肱动脉、桡动脉及股动脉穿刺抽血.2001年11月~2002年10月,我们对62例患者进行动脉穿刺操作,体会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亮 《心理月刊》 2019年14卷17期 223页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儿桡动脉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时间、成功率及损伤情况从而探索一种方便、快捷、有效地抽血方法,以提高患儿抽血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生后29天~3岁的100例住院患儿的抽血情况,男63例,女37例.随机将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方波 高海波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2期 280-28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拇指横向和纵向按压对桡动脉止血的效果临床观察.方法:将新生儿病房患儿300例按抽血日期分为两组,单号采用拇指纵向按压为研究组(160例),双号采用拇指横向按压为对照组(140例),观察两组拔针后按压止血效果.结果:对两组出血、瘀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秀云 王玉琴 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9年28卷12期 1681-168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桡动脉、肱动脉穿刺抽血、头皮静脉穿刺输血的同步换血途径,替代脐动、静脉插管或静脉切开换血疗法.结果 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索、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娟 潘普及 等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7年11卷8期 185-186页
【摘要】 目的:对应用视觉联合触觉定位法对新生儿桡动脉抽血的成功率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随机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份至2016年5月份期间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80例进行本次医学探究,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分析,应用视觉联合触觉定位法进进行桡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冬梅 《大家健康(上旬版)》 2016年10卷3期 24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桡动脉抽血成功率的临床方法.方法:把我科2015年5月-2015年8月经采血的96例患儿采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以桡动脉作为对照组,经股动脉采取的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一次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83.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俊霞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4卷4期 2214页
【摘要】 目的:探索一种方便、快捷的抽血方法以缩短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的诊断和治疗时间.方法:门诊将100例行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筛查的4天-28天的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抽血.结果:成功率为89%.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法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
【关键词】 先天性甲状腺机能减低症;桡动脉采血;体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玉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4卷3期 1151-1152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一指垂直采血法在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2月278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39例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经桡动脉采血,观察组139例患者采用一指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