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28
- 110
- 23
- 3
- 169
- 140
- 139
- 82
- 79
- 246
- 114
- 72
- 71
- 6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叶青青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44卷6期 545-550页
【摘要】 以吡啶作为碱和反应底物,利用其与溴代苯乙酮和叠氮基肉桂酸酯的三组分串联反应发展了一种合成结构新颖的1,2,3-三取代中氮茚衍生物的新方法.利用溴代苯乙酮与吡啶形成的氮叶立德作为亲核试剂和1,3-偶极子前体,经由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中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小逊 罗如熠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4期 956-9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结合野外调查,用Bremner法研究了黑河下游湿地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氮组分,结果表明:在0-50 cm土层,5种土壤有机氮均以酸解性氮为主,占全氮的71.04%-81.79%.泥炭土、沼泽土、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所含的酸解氮、非酸解氮和酸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汲常萍 王文杰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7期 5675-56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分级组分是研究其碳氮动态的基础,次生杨桦林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天然林类型,目前相关数据的欠缺状态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组分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一峰 杨晓露 等 《中成药》 2013年35卷1期 50-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的抗炎活性组分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水煎、乙醇提取和有机溶剂萃取方法获得水/醇提取物和组分,利用脂多糖和IFN-γ刺激造成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采用Griess法考察细胞中一氧化氮产量,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ONG Hai-ying 王凯荣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8期 1721-17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16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化肥处理对土壤各氮素含量的作用不明显;有机物料循环特别是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矿质氮和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55.2%和38.8%.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智广 邹定辉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8期 3752-37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探讨大气CO2和海水硝氮浓度升高对龙须菜生理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把藻体于CoNo、C+No、CoN+和C+N+ 4种不同CO2和硝氮供应水平的处理中进行培养,15d后,分别测定各种不同培养条件下藻体的生长、色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天聪 李世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0期 2233-22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黄土高原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25年的田间肥料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其在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对水解氨态氮、水解未知氮在土壤各级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最大,对氨基酸态氮的分布有一定影响,而对氨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玉霞 孟宪丽 等 《中药材》 2007年30卷1期 66-69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泻心汤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释放NO的影响,并对有效组分进行最佳配伍配比研究.方法:采用MTT法观察有效组分对巨噬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Griess法观察有效组分及其配伍配比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的影响.结果:各组分在0.0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媛 李洁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6年10卷33期 171-173,封三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细胞之一,但其在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目前尚未明确.目的:观察脂多糖对星形胶质细胞内钙离子、活性氧、一氧化氮水平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设计:观察对比实验.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脑循环研究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荆奇 戴廷波 等 《生态学杂志》 2005年24卷7期 747-75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小麦籽粒蛋白质和蛋白质组分含量决定了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和加工品质、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形成与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且蛋白质组分的合成有一定的顺序性.对不同生态区的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合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及组分含量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智猛 戴良香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7期 1415-142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普通玉米掖单22和高油玉米高油115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供氮条件下玉米籽粒中蛋白质及其组分的含量、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籽粒氨基酸总量以及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品种差异.结果表明,氮素供应水平对两种类型玉米灌浆期间籽粒蛋白质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力 唐琳 等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年4期 94-99页
【摘要】 为了促进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体培养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球生物量指标,研究不同碳氮源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子密 于红梅 等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42卷2期 222-227页
【摘要】 为了探讨茶园土壤有机氮组分随植茶年限的变化,以金华市汤溪镇茶园为例,选取不同种植年限(10 a,20 a,30 a和40 a)的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Bremner酸解法对土壤中有机氮各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植茶年限的增长,茶园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赛 陈冬生 等 《广州化工》 2018年46卷5期 44-45,76页
【摘要】 苯并硫氮杂卓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七元杂环化合物,有着重要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它的某些衍生物已经作为催眠药物、抗焦虑药物和心血管药物应用于临床.本文用4-氯苯甲醛、2-氨基苯硫酚和季酮酸为原料,二氯乙烷为溶剂,多组分反应一步合成三环1,4-苯...
【关键词】 1,4-苯并硫氮杂卓;2-氨基苯硫酚;季酮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 张贵君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12卷3期 178-18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对内毒素损伤小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系统的影响,探讨安宫牛黄丸药效组分与安宫牛黄丸的等效性、中药药效组分理论的可行性及其阻抑内毒素致脑损伤作用的可能的机制.方法:以小鼠腹腔注射脂多糖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霞 朱瑞 等 《宁夏医学杂志》 2017年39卷1期 22-24页CA
【摘要】 目的 研究危重症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内毒素、一氧化氮(N0)与胰岛β细胞分泌组分的关系,探讨SHG的发病机理.方法 选择危重症SHG患者65例,测定内毒素的化学本质脂多糖(LPS)、NO及胰岛素组分[包括胰岛素原(PI)、真胰岛素(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宏 沈健林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17年31卷4期 264-271页
【摘要】 为探明稻秸(稻草)及其不同组分(腐解稻秸、可溶性有机物和去活稻秸)对红黄泥水稻土微生物量碳、氮(MBC、MBN)和可溶性有机碳、氮(DOC、DON)含量的影响.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淹水条件下,添加稻秸及其组分对MBC、MBN、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志乐 《四川林业科技》 2017年38卷4期 10-14页
【摘要】 为了解模拟氮沉降对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土壤氮组分的影响,从2007年10月开始,在华西雨屏区苦竹林中用NH4No3进行模拟氮沉降处理,设置4个水平:对照(CK,0kg· N·hm-2·a-1)、低氮(LN,50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越华 刘宇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3年1卷10期 582-58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三七有效组分Rx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有效组分Rx高剂量组、三七总皂甙组三七有效组分Rx低剂量组,喂饲12周后同时处死,分别测定血一氧化氮(NO)、内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