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5
- 11
- 8
- 4
- 43
- 25
- 13
- 12
- 6
- 40
- 7
- 6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学翔 魏华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6年26卷2期 271-272,封3页ISTICCA
【摘要】 甲襞微循环检测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人类很早就在系统性硬化症患者中发现异常,逐渐在其他风湿性疾病发现改变,如今甲襞微循环检测已成为系统性硬化症分类诊断标准之一,它操作简便、无创,能够客观反映疾病的微循环情况,人们希望它会给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古妮娜(综述) 张丹(审校) 《医学综述》 2015年5期 873-875页ISTICCA
【摘要】 正常的血流灌注是保证人体生理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活体微循环的监测对于了解脏器功能、诊治疾病、研究疾病机制和药物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作用。该文就几种活体微循环监测技术,如正交偏振光谱技术、侧流暗视野成像技术、激光多普勒成像技术、近红外线光谱成像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蜜 宋丹丹 等 《微循环学杂志》 2015年4期 11-14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肠系膜和软脑膜微循环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 SD 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 PTSD 组(n=12)。采用单程延长刺激法复制 PTSD 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忠 李茂 等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2年19卷2期 127-1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济民风湿王对小鼠耳廓微循环和兔耳局部瘀血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济民风湿王对正常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和对兔耳局部瘀血吸收的作用.结果:济民风湿王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耳廓毛细血管开放,增加网点交叉数,使微血管口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龙 周俊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年20卷15期 1938-193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甲襞是人体内构型最简单的毛细血管,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的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所显示的微循环清晰度、流速、流态及其微血管周围状态等,都是反映微循环灌流状态的重要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循环状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庆富 周慧敏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0年20卷2期 206-208,2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青春期青少年足甲襞微循环(FNM)的观测方法、指标及正常参考值.方法 采用WX-9B型多部位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观测200名青春期青少年FNM的形态、血流动态及管周状态,并计算FNM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同时对观测前准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英华 刘育英 等 《中国微循环》 2008年12卷3期 133-1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130/0.4后投入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 连续输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2 mg/kg 60 min建立大鼠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刘凡光 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7年16卷4期 209-213,2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改进活体微循环观测方法,建立更适合光动力学研究的微循环观察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模型,通过微循环血流流态、红细胞流柱宽度和血流流速三种指标评价该方法是否适合于光动力学-微循环效应的研究,并通过光敏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刚 范金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7年18卷6期 470-4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淤血组织最终成活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择兔耳建立静脉淤血的皮瓣模型,采用活体微循环动态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窗了解静脉淤血组织内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皮瓣静脉淤血后,其原有微循环系统的状况不断恶化,进而观察到微血管新生的淤血组织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秀梅 刘育英 等 《中国微循环》 2006年10卷6期 410-412,封二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肝脏微循环的改变.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正常组:喂普通饲料;(2)高脂血症组:喂高脂饲料4周,每组6只.于造模4周后测定血清血脂水平、体质量及肝质量与体质量之比、血液流变学和肝脏活体微循环的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慧敏 张庆富 等 《中国微循环》 2006年10卷3期 217-2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活体微循环观测是微循环研究的主要手段,脏器活体微循环是活体微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脏器活体微循环观测已涉及肠系膜、肾皮质等部位,而肠系膜微循环是研究脏器微循环的良好部位.可通过观察肠系膜微循环变化,来揭示多种疾病的发病机理、筛选有效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平 金惠铭 等 《中国微循环》 2005年9卷1期 33-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辅酶 Q10改善大鼠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SD大鼠 12只,实验组、对照组各 6只.用 10%高分子右旋糖酐( MW>20万)复制大鼠微循环障碍模型( 2~ 3 ml/ 100 g B. W-1· d-1),经口灌服 CoQ 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宝恒 史桂芝 等 《中国微循环》 2004年8卷4期 245-2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利用活体微循环显微闭路电视系统,研究内毒素作用下肠系膜淋巴管的运动变化,探讨内源性NO对淋巴管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分三组,于股静脉一次性推注:(1)内毒素(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2)一氧化氮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华 刘凤英 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4年20卷1期 46-49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II)对于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NS)、UII(10-7mol/L)、去甲肾上腺素(NA,10-6mol/L)、UII(10-7mol/L)+NA(10-6mol/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顾瑛 等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4年13卷4期 208-2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分级的微血管对光动力作用组织敏感性差异,了解微循环因素对光动力作用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大鼠肠系膜活体微循环观察法,以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数码相机录像和IMAGE PRO图像处理系统,选择红细胞流柱宽度百分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贤清 郭恩覃 等 《中国微循环》 2001年5卷3期 186-1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血流、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功能及缺血再灌注的骨骼肌活力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后肢止血带缺血模型,观察活体微循环,计数血循环中激活的中性粒细胞、测定胫前肌含水量、观察胫前肌组织形态及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地塞米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雅君 李全凤 等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10卷2期 16-17页ISTIC
【摘要】 <篇首> 甲襞微循环检查方法简单易行, 无损伤, 并可获得丰富的其他方法难以得到的活体微循环信息, 因此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解中国北方地区不同年龄健康人的甲襞微循环情况, 我们对142例不同年龄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健康成人的甲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雪 谈宇娇 等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36卷z1期 137-140页
【摘要】 甲襞微循环观察是临床常用的一种观察活体微循环动态的窗口,医学上通常通过对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甲襞微循环数据变化的采集来分析临床治疗与甲襞微循环改变间的关系。论文综述了食道癌、肺癌和肝癌等恶性肿瘤微循环高黏、高凝及高聚血症等特征,介绍了放疗、化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刚 范金才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8年14卷5期 330-33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淤血皮瓣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兔耳建立静脉淤血的皮瓣模型,采用活体微循环动态观察的方法,观察观察静脉淤血组织内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皮瓣静脉淤血后,其原有微血管的数目逐渐减少,微血流的速度逐渐减慢,红细胞聚集和白色微血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其全 《中国微循环》 1999年3卷3期 187-18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高海拔地区是指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域.在这个高度上可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超过这个海拔高度,人体在机能代谢上的改变更加明显,甚至出现各种病理改变.这些改变最容易反映在微循环上,通过活体微循环的观察可以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