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8
- 17
- 2
- 95
- 7
- 3
- 1
- 1
- 19
- 13
- 12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姜雷 朱翠玲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6期 116-119页ISTICCA
【摘要】 药物配伍是中医的魂之所在,用药如用兵,善用方者,必善药之配伍,执简驭繁.失眠皆因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所致,而临床上心肾不交型失眠尤为多见.黄连,味苦性寒,有泻火之功,当属阴药;肉桂,味辛甘、性大热,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之功,当属阳药."黄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雪平 李泉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22卷1期 53-56页
【摘要】 《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所写的中医经典临床著作,其组方精炼,疗效显著.前人曾比喻中医用药如用兵,兵不在多,独选其能,因此小方具有研究意义.《伤寒论》中小方的具体治法有和法、寒法、温法、汗法、吐法和下法.作者根据小方治法的不同,对比、总结《伤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洁 《山西中医》 2023年39卷5期 52-53页
【摘要】 张锡纯先生以体质立说,不拘泥于成法,审证精详,验方确当.言"尝思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必深知将士之能力,而后可用之以制敌;善用药者亦必知药性之能力,而后能用之以治病".其在药物学的认识和研究上有独到见解,如"其屡申石膏可发汗,凉而重坠之性善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肇权 马将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22期 4049-4051页
【摘要】 李国勤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博士生导师,治学严谨,学贯中西,尊古典,崇西学,善运用中药治疗呼吸顽疾,其往往效如桴鼓.李教授指出用药如用兵,贵在知药善用,药物两三伍用可发挥"相须""相使"之妙.笔者有幸侍诊于侧,现将李国勤教授治疗肺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会永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3期 444-4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肝病证候错综复杂,临床更乏有效方药.李玉奇教授早年即深研肝病,总结出治疗肝病的独特经验,将"用药如用兵"具体形象地融入肝病论治之中,疗效卓著.文章试读兵法,对李教授临证遣兵布阵,组方用药进行阐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喜洁 刘艳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年20卷2期 105-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论虚必涉及实.虚实概念最早见于<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气亢盛,正气未衰,邪正相搏,可呈现出亢盛有余的实证;相反,正气虚衰,邪势方张,正不胜邪,可呈现出衰弱不足的虚证.<素问·三部九候论>明确地提出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5年20卷1期 52-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国有一部兵书叫<三十六计>,讲的是古代战争的谋略."三十六计"一语,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三十六策,走为上计."这说明,三十六计的说法在1500年前就已形成,它是对中国古代部分军事谋略和事例的概括总结,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燕 任玺波 等 《中医杂志》 2004年45卷6期 420-42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吉林省中医院任继学教授在临床上遣方用药经验丰富,灵活运用各式配伍.今整理点滴,以飨读者.任老认为,药物的药性各有所偏,其功效各有所长,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着多样的相互作用,药物同用虽可以增强疗效,但也可以对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笔花医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亚琴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9期 1775-17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药乃治病之器,用药如用兵.历史上的名医大都精于药性,谙于药能,这样就保证了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用药得心应手.其间名医们通过长期实践、用心体会,逐渐产生了对某些药物的偏爱,尽管并非方方不离,但应用频率明显偏高,因此出现了因用药而获誉的现象.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国菊 《环球中医药》 2016年9卷10期 1254-1256页ISTICCA
【摘要】 李淑良老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耳鼻喉科全国师承导师,临证非常重视理法方药,强调“用药如用兵”。李老师认为要熟知药的特性,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文通过介绍李老师常用的车前草清热利尿之外取其清肺化痰之功,麦冬养阴之外兼以清心,取路路通的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立升 丁东翔 等 《中医药通报》 2015年14卷4期 32-33页ISTIC
【摘要】 唐江山主任医师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福建省名老中医.其从医50余年,精通中医内科、儿科各种疾病和疑难病症,擅长脾胃病.唐老临证思维严密,善用经方,亦重时方,在遣方用药方面有许多技巧和特色,常告诫我们做为临床医生,既要精于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继征 刘绍能 等 《吉林中医药》 2014年34卷6期 565-567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大量条文涉及腹痛的论治,根据腹痛的病因病机、疼痛性质、腹痛部位等特点,在选方用药、配伍禁忌、煎煮炮制、将养调理各环节,章法鲜明,进退有度.强调痛之部位,治有侧重,上腹多用清法,中腹多用温法、清泻法或清温并用,下腹(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春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10期 1152-1153,1154页ISTIC
【摘要】 [目的]传承陈祖皋先生临床用药经验,研习其用药特色。[方法]通过复习有关本草医籍,将陈师常用对药与角药加以总结整理。[结果]完成陈师桂枝、地骨皮,桂枝、甘遂,穿山甲、皂角刺,白芥子、九香虫,黄芪、天花粉,秦艽、白蒺藜,附子、细辛、石膏,黄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琦 《天津中医药》 2014年31卷5期 257-259页ISTICCA
【摘要】 正如徐灵胎“用药如用兵”之说,医生选药用方必熟谙药物的性味归经,四气五味、升降沉浮,才能达到用药精当的目标.根据多年的临床用药经验,现将用药之法归纳为阴阳、动静、升降、开合、润燥、轻重等30个方面.首讲重点从调和阴阳、水火阴阳、阳生阴长、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涛 何嘉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8期 964-966页ISTIC
【摘要】 [目的]整理何嘉琳教授治疗妊娠疑难病验案,总结其诊治思路及用药原则。[方法]将数则何师脉案处方与中医经典原著理论、方药相互印证,探讨何师诊病经验及其理论渊源。[结果]何师诊治妊娠病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有理有据,理法方药兼备。勤观察病情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红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34卷1期 1-2页ISTIC
【摘要】 自古以来有用药如用兵的说法,我国古代的军事书籍《孙子兵法》论述了两军交战的各种策略.而将这些策略运用于临床,对症施治,用之得当则有助于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率.本文讨论了孙子兵法中“避其锐气,击其情归”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蕴 何嘉琳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28卷8期 612-614,616页
【摘要】 何嘉琳老师为第三、四、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幼承庭训,从事中医妇科50余年,学验颇丰.妊娠疑难病病种繁多,且病情复杂多变,常逢疑难杂症,或经久不愈或西医诊治未效,经何老师诊治,每每效如桴鼓.妊娠期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理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兴方 韩学杰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0卷7期 1108-1110页ISTIC
【摘要】 兵法与中医可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沃土孕育的两朵奇葩,兵家目标是赢得战争,医者目的则是治愈患者,二者虽大相径庭,然同根同源,相互渗透,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战胜对手,手段亦可相互借鉴。医家治病譬如打仗,用药犹如用兵。笔者试从“用药如用兵”的角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鸿昌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1期 6-7页ISTIC
【摘要】 <孙子兵法>与<伤寒杂病论>分别被誉为"兵经"和"方书之祖".战争与医道的目的大相径庭,故将二者相提并论者少.但二者在哲学内涵方面却如出一辙,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1)仲景"慎药",孙子"慎战";2)仲景以"诡诈之道"巧妙施诊,犹如兵不厌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天明 蔡建新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9卷9期 1546-1547页ISTIC
【摘要】 <篇首> 张介安为湖北省武汉市中医院儿科已故专家,享受国家津贴,其在中医儿科界的造诣颇深.张老早年学药,为其临床灵活用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用药如神,出神入化,用药如用兵,精而不多,知常达变,善于总结,经方与时方尽为所用,用药特点可从其临证窥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