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83
- 11
- 5
- 138
- 11
- 8
- 2
- 2
- 57
- 17
- 14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蒂斯 李宛静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7年13卷8期 72-74页
【摘要】 《逐月养胎方》为北齐著名医家徐之才所著,此学说为后世妊娠养胎、妊娠疾病诊治、妊娠期间饮食宜忌、胎教等多方面有创造性的启发.从本方在用药、食材选用、养胎胎教及经络理论等方面的学说与现代医学研究进行阐述比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巍 皮燕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17年9期 92,199页
【摘要】 目的:失眠的病因病机与情志变化密不可分,基于从肝论治理论治疗失眠在改善睡眠的同时可有效调节情绪.本文以经络理论为切入点,从子午流注和肝经循行等方面讨论从肝论治失眠理论,为中医药干预失眠提供多元化的临床诊疗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维今 戴伟民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3卷3期 37-37页ISTIC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针灸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源于何时,由何人所创,现已无从考证[1].子午流注理论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点出发,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环次序、有规律地出现周期性盛衰变化”.子午流注针法即是按子午流注的开穴时间,结合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阳阳 付长龙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6年5卷7期 20-23页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择时隔姜督灸对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的影响,探讨缓解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中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酉时(1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玉珍 陈曦 《中国保健营养》 2015年25卷16期 71-72页
【摘要】 “经络运动疗法”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针对颈部慢性软组织损伤引发的疼痛病症研发的中医非药物治疗方法.由子午流注开穴法和中医导引两个环节组成.此方法是在中医治未病理念的指导下.传承和挖掘传统中医学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应运而生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烈 鞠鲤亦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33卷28期 97-98页
【摘要】 十二经脉依次流注,循环不已,越来越多的事实说明,经络确实存在,经络有其一定的物质基础.脏腑与伤寒六经以经络为基础,脏腑间的表里关系与六经间的表里关系以及六经传变也都是以经络为物质基础.实测经络有关穴位,观察它们的动态变化,将有助于揭示经络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宇琨 黄宇琛 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4年20卷10期 71-73页
【摘要】 经络是人体隙构造和其内充填的体液以及体液流注.流注的主要行迹就是目前所认识到的十二经和八奇经等.经络是跨人体结构系统的构造体系,是人体的整体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卫东 《江西中医药》 2013年10期 55-56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实质.方法:运用经络猜想--间隙电场解释经络现象.结果:可以用生物电场现象解答各种经络现象.结论:经络图是电场力分布图;子午流注是电场力变化规律;穴位治疗是间隙电场变被动为主动的生物电感应本能,即“得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爱民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年24卷12期 588页
【摘要】 本文论述经络的传输,以及穴位在经络中的分布主治,阐述穴位具有汇聚经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能,同时又是外邪易出入,阻遏之所,通过经络分布以及取穴配方,说明针灸经络,穴位分布主治,对中医脑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发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爱民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1年24卷12期 588页
【摘要】 本文论述经络的传输,以及穴位在经络中的分布主治,阐述穴位具有汇聚经气、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能,同时又是外邪易出入,阻遏之所,通过经络分布以及取穴配方,说明针灸经络,穴位分布主治,对中医脑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发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程 鲍云帆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2年33卷2期 508-511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良导络和子午流注理论探索健康人体脾胃经原穴经络值变化的时间规律.方法 使用CloudTCM-PC经络检测仪,对194名17岁至26岁健康受试者的十二原穴经络值进行测定,使用SPSS23.0分析不同时辰脾胃经原穴经络值变化规律,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佳星 林碧容 等 《康颐》 2021年8期 117页
【摘要】 目的:总结子午流注择时经络操预防腰椎骨折术后腹胀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脊柱科60名腰椎骨折术后病人,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子午组(观察组)和常规组(对照组)各30名。常规组采用中医骨伤常规护理方法,子午组30名从手术日起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骞 田乃佳 等 《中医学报》 2020年35卷1期 203-20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调理人体生物节律紊乱状态的疗效.方法:70例生物节律紊乱状态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安慰剂(谷维素).治疗7d后,比较两组患者...
【关键词】 五行音乐经络共振疗法;人体节律紊乱;谷维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玥 周桂桐 《中国针灸》 2011年31卷8期 715-7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取穴方法间的关联性,为从科学角度挖掘子午流注针法合理内涵提供依据.方法:应用NQ-1B型电阻针灸测定仪按照子午流注针法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3种方法对30例健康受试者子时、卯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倩茹 黄洁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0年36卷12期 62-63页
【摘要】 丛集性头痛是一种原发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好发于青年男性,主要表现为一侧眶周、颞、额等部位的发作性剧烈疼痛,伴同侧球结膜充血、眼睑红肿以及眼睑下垂、流泪、流涕、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常在一天中固定时间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1].本病的发病机制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佳婧 毛一之 《中医药导报》 2016年22卷18期 97-98页ISTIC
【摘要】 吴润秋教授是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知名中医专家,曾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聪甫.多年来一直立足于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在中医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子午流注原是针灸的一种学说,依照不同的时辰气血流注不同经穴的原则,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璟 梁飞红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24卷4期 2416页
【摘要】 瑜伽从理论到实践,与我国的经络、气血、阴阳等中医学内容有着诸多的相似与共融之处.而子午流注作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指导针灸取穴和辩证施治,在临床中发挥着积极而独特的作用.因此,将子午流注理论用于指导瑜伽的练习,依据不同时辰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剑铃 田立旗 等 《双足与保健》 2010年6期 20-24页
【摘要】 <篇首> 前言中医基础理论是与时间有密切关系,是经干百年的时间及实践的考验、行之有效的理论.但因其门坎高,给初学者带来许多不便,几十万字的中医基础理论,影响着提高水平的速度,笔者深有体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玲 姬秀红 等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年2期 100-101页
【摘要】 目的 评价疏通经络,穴位按摩促进母乳分泌的疗效,为临床开展此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剖宫产产妇120例,年龄20~34岁,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产后行疏通经络,穴位按摩辅助哺乳;另一组为对照组,按产后常规进行护理指导哺乳.结果 治疗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