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9
- 47
- 3
- 1
- 48
- 14
- 8
- 7
- 3
- 53
- 39
- 31
- 28
- 2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董乐 陈思远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6年16卷3期 176-182页
【摘要】 基于腐胺、亚精胺能够与Ru(bpy)32+发生电化学反应,显著增强Ru(bpy)32+的发光强度,通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对水产品中的腐胺和亚精胺进行快速分离检测.经试验得到最优条件:检测电位1.15V;Ru(bpy)32+浓度5 ...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三联吡啶钌;腐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林青 武静 等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年28卷6期 794-800页
【摘要】 在本文中,进一步发展了以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钌([Ru(bpy)2dppz]2+)为电化学发光指示剂的DNA损伤传感器。将通过S-Au键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双链DNA浸泡在[Ru(bpy)2dppz]2+溶液中,...
【关键词】 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钌;DN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桦珍 陈筱瑜 等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4卷5期 728-731,745页
【摘要】 研究几种细胞分裂素对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细胞分裂素增强了钌联吡啶的电化学发光,测得的钌联吡啶电化学发光增强值与所加入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优条件下,测定玉米素、玉米素核苷、6-呋喃氨基嘌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玲 豆兴茹 等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6年28卷11期 1563-1568页
【摘要】 利用Nafion与聚丙烯酸钠的混合膜包覆三联吡啶钌(Ru(bpy)32+)掺杂SiO2纳米粒制备了用于生物标记的电化学发光纳米粒,并构建了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探针。结合免疫磁珠构建的捕获探针,建立了乙肝表面抗原的双抗体夹心电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武润 豆兴茹 等 《发光学报》 2014年35卷5期 558-564页
【摘要】 利用环糊精类物质能够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性质,研究了电中性的β-环糊精(β-CD)和负电性的羧甲基-β-环糊精(CM-β-CD)与电化学发光(ECL)活性物质三联吡啶钌(Ru(bpy)32+)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能力及其对ECL的增强作用.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凌 钱勇强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4年14卷3期 189-195页
【摘要】 基于色胺具有增强三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特性,本文介绍1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快速分离测定色胺的新方法.重点考察了检测电位、吡啶钌浓度、检测池中缓冲溶液pH值、进样参数等条件对色胺分离检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冬 李玉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4年14卷12期 136-142页
【摘要】 基于生物胺类物质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性有显著的增敏作用,建立1种新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联用分离检测生物胺的方法.以[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信号为基础,重点考察检测池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晖 和素娜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14年33卷11期 1302-1306页
【摘要】 建立了芯片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快速测定盐酸普鲁卡因含量的新方法.采用三联吡啶钌(Ru(bpy)32+)为电化学发光试剂,三电极体系(直径300 μm的铂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集成在铂圆盘工作电极外的钛管为对电极,Ag/AgCl丝为参比电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东 邵科峰 等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8期 217-221页
【摘要】 设计合成一种具有延长共轭体系的三联吡啶钌配合物:4'-(p-硝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基-三异硫氰基钌Ru(tpy)(NCS)3,该配合物与汞离子作用后由墨蓝色变为粉红色,如以肉眼可见粉红色作为检测灵敏度,则对汞离子的检测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乐 翁凌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4年14卷8期 248-255页
【摘要】 为建立1种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组氨酸含量的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CE)分离-三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检测联用,研究电位、进样量、毛细管电泳高压、缓冲液pH等条件对信号强度、迁移时间的影响.结果显示,检测的最佳条件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传奇 成军 等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13年35卷6期 1-6页
【摘要】 以6,6'-二甲基-2,2'-联吡啶为配体合成了二水合氯化顺-二氯·二(6,6'-二.甲基-2,2'-联吡啶)合钌(Ⅲ)配合物,进一步用三氟甲基磺酸银脱氯得到三(三氟甲基)磺酸顺-二水·二(6,6’-二甲基-2,2'-联吡啶)合钌(Ⅲ)配合...
【关键词】 联吡啶钌(Ⅲ)配合物;取代苯;催化环三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嘉曦 郝洪庆 等 《化学研究》 2013年4期 394-398,402页
【摘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等光谱手段,以及黏度测定等流体力学方法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缓冲溶液和磷酸缓冲溶液中研究了含季铵盐联吡啶配体的钌(Ⅱ)配合物[Ru(L)(phen)2](PF6)4(L =5,5′-二(三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德贤 李清禄 等 《分析测试学报》 2013年32卷11期 1283-1288页
【摘要】 基于6-丙基-2-硫脲嘧啶(PTU)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电化学发光(ECL)有强烈的增敏作用,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FI-ECL)检测PTU的新方法.通过考察影响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因素(如电压信号类型及电位、缓冲溶液pH值...
【关键词】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6-丙基-2-硫脲嘧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勇强 沈俊炳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2年12卷6期 191-197页
【摘要】 建立一种以三联吡啶钌为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系统,并将其应用于分离检测鱿鱼丝中的组胺.重点考察检测池中条件(检测电位,吡啶钌浓度和检测池中缓冲溶液pH值)、进样参数(进样高压和进样时间)及分离参数(分离高压,运行缓冲溶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然 王捷 等 《化学研究》 2012年23卷2期 100-105页
【摘要】 综述了固定化联吡啶钌[Ru(bpy)2+3+]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技术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近年来在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领域出现的新型固相载体材料和固定方法,及其与其他分析技术联用方面的发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鑫 王捷 等 《分析科学学报》 2012年28卷1期 63-66页
【摘要】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对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的影响.结果发现,Triton X-100对检测低浓度三联吡啶钌(Ru(bpy)2+3)有增强作用,而且Triton X-100的引入可以改变流动注射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晓玉 邱东方 等 《材料导报》 2012年26卷8期 81-84页
【摘要】 合成了4-[对-(N-正丁基-N-苯基)苯胺基]-2,2′:6′,2″-三联吡啶钌配合物{[Ru(L)2](PF6)2},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0.1mol/L Bu4 NClO4/CH3CN溶液中制备了导电聚[Ru(L)2]2+膜,并用SE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素艳 钱勇强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年33卷11期 141-145页
【摘要】 基于葡萄酒发酵产生的生物胺会影响人的健康,且腐胺与亚精胺均可明显增强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强度,建立一种以直径500μm的Pt盘为工作电极的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腐胺与亚精胺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蕾 刘阳 等 《分析化学》 2011年39卷5期 635-639页
【摘要】 制备了基于碳纳米纤维糊电极(CFPE)的新型电化学发光传感器.运用电化学方法对CFPE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三联毗啶钉和甲硫哒嗪在此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该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响应.基于甲硫哒嗪对三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力 冯珍鸽 等 《中国食品学报》 2011年11卷4期 224-228页
【摘要】 目的:根据L-赖氨酸(L-lysine)具有增强三联吡啶钌(Ru (bpy)32+)电化学发光信号的特性,建立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离检测L-赖氨酸的新方法.方法:研究检测电位、Ru(bpy)32+浓度、进样时间、进样电压、分离电压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