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9
- 13
- 142
- 11
- 5
- 5
- 4
- 8
- 8
- 7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世涛 李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年33卷20期 5158-5159页ISTICPKUCA
【摘要】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拳种之一,它动作轻松柔和、连贯均匀、圆活自然、协调完整,运动中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配合,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经常练习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等作用[1].Lan等[2]实验证实了太极拳的有氧运动特点,是一项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14期 3127-3128页ISTICPKUCA
【摘要】 随着老年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下降,多表现出身体脂肪堆积、血脂升高、运动能力下降、反应慢、注意力下降、易怒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老年人是各种疾病的易发群体,因此,选择合适的健身方法对老年人显得极其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郭春艳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2014年年会暨第二十一次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经络辨证是针灸核心的辨证方法。经络调整是在正确经络辨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针刺补泻手法进行治疗,从而使机体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经络调整为针灸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本文主要从经络调整的角度谈谈如何提高针灸临床疗效,阐述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何文娟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治未病思想,并详细分析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整经络治未病的方法。经络具有运行气血,协调阴阳,沟通内外,网络全身,抗御病邪,反映症候,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作用.《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志亮 2013中医针灸北京论坛 2013年
【摘要】 文章介绍了王老调整经络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指出面瘫的选经取穴是以详细、全面的经络诊察为基础的,经络诊察在手足十二经的基础上,要注意对颜面局部及其周围经络的诊察,并注意在病变的不同阶段经络存在相应的变动,医者需明辨经络寒热虚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定忠 首届回医药学术交流大会(2013·北京) 2013年
【摘要】 作者从经络本身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和条件出发,在电磁及电化学的驱动下,对物质、能量、信息进行全方位多学科协作研究.在实践与理论的反复结合、印证中发现经络是人体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因程控下的自我完善体系,既有微观的信息交流,又有各功能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景梨 段惠峰 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0年36卷2期 83,87,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精神疾病的产生是阴阳失调、平衡紊乱所致.太极拳功法调整阴阳、疏通经络,有助于正常人记忆力、反应力、判断力提高,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已有报道~([1-2]),但是否能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尚未见相关的临...
【关键词】 太极拳;慢性精神分裂症;事件相关电位P3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斌 第十次全国中医养生康复学术会议 2012年
【摘要】 身心康国际中医研究院尝试通过激发人体自身主动调整机制的方式实现糖尿病的主动预防与康复,经过近五年的研究,提出利用经络调整,达到激活人体体内代谢和利用血糖的能力,从而形成了糖尿病防治的第六驾马车一“经络化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伊藤研一 2011年首届海峡两岸中医药、亚健康暨抗衰老医学论坛 2011年
【摘要】 研究目的は、東日本大震災被害者に對する、避難所での脫亞健康活動.肩·背中·腰·膝の痛みや、短下肢に関しカイロプラクテイツク施術、筋肉のアンバランスと經絡調整、心のケア に関し、キネシオ·ロジヱ一施術を行つた.避難所2ケ所(約1500人)の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佳红 崔建美 等 《中国临床康复》 2005年9卷23期 31-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和饮食结构调整对实验性肥胖大鼠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完成,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肥胖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其48只分成6组,针刺+普食组、针刺对照+普食组、针刺+高脂组、针刺对照+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芹 陈士强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5年24卷6期 757-7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体育健身术,兼具强身健体和防治疾病之功效.太极拳动作柔和、平稳,意领身随,连贯均匀,以腰为轴,上下相连,虚实分清,灵活自然;运动中强调练意、练气和练身三者密切配合,经常练习有调整脏腑、疏通经络、补气益血等功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定忠 傅松涛 等 《中国针灸》 2005年25卷1期 53-5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的实质.方法:对经络、腧穴、脑及相关脏器应用低温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和高磁场脑功能扫描仪(fMRI)进行检测和分析.结论:发现沿低阻通道传输的相对稳定的电磁振荡及电化学振荡循行流.不同的振荡之间相互竞争,往往会在机体的...
【关键词】 经络实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富春 针灸经络研究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针灸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 2010年
【摘要】 经络理论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对中医的临床实践起着指导作用。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联络网。经络系统中有“经气”周流不息的运行,它对全身器官组织起着营养、保卫和联系的作用,从而保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荣培晶 张建梁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年20卷3期 475-4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体表和内脏相联系的观点.<灵枢>早已提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中医学认为穴位是脏腑经过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它既是脏腑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又是针刺时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激发点.至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定忠 傅松涛 等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12期 850-8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经络功能和作用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50年的临床实践并应用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进行检测及科学分析.结论:经络具有双向调整、整体调整、内病外治以及促进组织新生的四大功能,并创建出高效速效实现四大功能的经络环皮部挑治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郁山 姚春 等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8期 1541-15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霜 卢恭信 《中国临床康复》 2004年8卷36期 8301-8301,8304页ISTICPKUCA
【摘要】 中草药外治疗法是自然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熏洗、泡、贴敷、脐疗等多种途径,既可直接作用于体表病灶,就近驱邪;又可通过穴位经络、皮肤黏膜的吸收有效调整内脏功能,就外治法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做以探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定忠 第二届环球杯全国针灸临床特技演示大会 2008年
【摘要】 为探讨经络调整功能的科学内涵,创建全新的经络疗法,笔者经50年临床实践结合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等检测及科学分析证实经络具有双相调整、整体调衡、自卫自稳、内病外治、促进组织新生以及延缓衰老的六大功能。笔者由此创建出实现六大功能的高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冰 陈以国 《辽宁中医杂志》 2001年28卷12期 766-768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脐疗是指选用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剂型填敷脐部,利用脐部皮肤结构有利于药物吸收的特点和经穴刺激作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利用药物对脐的刺激,达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疾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春兴 2005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中医药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医药创新与发展院士论坛和全国名老中医疑难病临床论坛 2005年
【摘要】 本文对灸法的起源及发展进行了阐述。灸法是一种古老之医疗方法。灸,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灸,灼也,从火久声。”又按其字义,从“久”从“火”系以较久之火来治疗疾病,意谓以火治病,需维持一定时间,广义之灸法乃藉各种热源当介质,将热能、中药等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