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7
- 49
- 10
- 1
- 42
- 40
- 15
- 13
- 13
- 127
- 26
- 19
- 12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吕建华 李忠民 等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19卷11期 1537-154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明确朱红栓菌菌丝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通过100 L发酵罐发酵培养朱红栓菌菌丝体,烘干粉碎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物采用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的单体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朱红栓菌菌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秀娟 邵晶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24卷8期 66-6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甘肃红芪中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4种黄酮类成分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 在红芪质量评价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毛蕊异黄酮为内标,分别建立毛蕊异黄酮与芒柄花苷、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红芪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华宇 李玉洁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26卷7期 685-688,69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对受体状态不同的人乳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方法 运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的脱水淫羊藿素与金雀异黄酮对MCF-7、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以雌激素受体阻断剂ICI182,780和雌激素受体激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宋培源 等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年57卷6期 17-22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GEN)对小鼠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调节效应是否由雌激素受体α(ERa)、雌激素受体p(ERp)所介导.方法 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小鼠成骨细胞株MC3T3-E1进行体外诱导培养.将传至第3代的细胞随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建 高玉海 等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年28卷10期 1-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酮促进体外培养原代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s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BMSC)成骨性分化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rBMSC传代3次后,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筛选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端玮 武雪 等 《中国药师》 2015年1期 44-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金雀异黄酮、芒柄花素、美迪紫檀素4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样品经甲醇回流,采用Waters公司SunFire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魁 葛宝丰 等 《中国骨伤》 2014年27卷7期 587-591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Osthole,OST)与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峰值骨密度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36只1月龄SD雌性大鼠(125±3)g分为3组:对照组(CON,等体积蒸馏水,n=12),蛇床子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小娇 黄丽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年37卷3期 249-251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缺血后动作电位编码的影响.方法 采用微电极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大鼠小脑浦肯野细胞在200 μmol/L GEN培养10 min后缺血时动作电位编码的变化.结果 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文蕾 罗丹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2年33卷3期 267-2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金雀异黄酮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家兔富血小板血浆和贫血小板血浆,并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金雀异黄酮,测定其对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并测定其对凝血酶的抑制率及PAF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纯 武凤鸣 《解剖学研究》 2011年33卷2期 153-154页ISTICCA
【摘要】 植物雌激素是一类有弱雌激素作用的杂环多酚复合物,它对神经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还不是很明确.我们的研究表明,金雀异黄酮可以提高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减轻钙超载以及氧化应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维持突触正常联接.植物雌激素不仅具有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媛 庄颖 等 《癌变·畸变·突变》 2009年21卷5期 377-379页ISTICCA
【摘要】 背景与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的氧化应激损伤及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这种损伤的保护作用.材料与方法:以5.0 mmol/L的HCY作用于ECV-3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学 庄颖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9年34卷3期 188-19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华 杨新文 等 《解剖学研究》 2007年29卷6期 435-43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大脑抗氧化作用的影响,为使用植物雌激素防治女性更年期后老年性痴呆提供依据.方法 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对照组、金雀异黄酮组和苯甲酸雌二醇组,给予相应手术和治疗.术后6周分析大鼠额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华 郭开华 等 《解剖学杂志》 2005年28卷2期 172-17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海马突触体素的影响,以探讨金雀异黄酮对女性更年期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的方法,测量分析去卵巢后不同时间点以及给予金雀异黄酮替代治疗后海马CA1~3区辐射层和齿状回分子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平生 徐杰 等 《解剖学研究》 2005年27卷2期 108-109,1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金雀异黄酮对去势大鼠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卵巢摘除后3个月开始制作左侧股骨中段闭合骨折内固定手术模型,并分为骨折组和骨折用药组,每组各20只骨折用药组注射金雀异黄酮,分别于大鼠折骨后15和30 dX射线摄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华 郭开华 等 《解剖学研究》 2003年25卷4期 287-2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寻找替代雌激素用于防治女性更年期后神经退行性变的药物.方法 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0.9% NS 50 μl)、去卵巢对照组(0.9% NS 50 μl)、金雀异黄酮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百鸣 张小林 《江西科学》 2011年29卷4期 477-479,524页
【摘要】 以多羟基酚与对位取代的苯乙酸为原料,探究在BF3.Et2O作溶剂和催化剂中,天然活性物质金雀异黄酮和刺芒柄花素的合成方法及较优合成条件,结果表明金雀异黄酮不宜采用一锅法制备,刺芒柄花素在BF3.Et2O-DMF-PC l5体系用一锅法能取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英 涂平生 等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8卷6期 4-6页
【摘要】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对实验性骨质疏松后骨折大鼠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和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SD雌性大鼠去双侧卵巢8周后建立骨质疏松后骨折模型,给予金雀异黄酮及雌二醇灌胃,分别于骨折后7天、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英杰 杨易成 等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06年22卷3期 52-54页
【摘要】 采用PM3-MO方法,对金雀异黄酮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给出了分子轨道及其能级、电荷密度、键长、二面角参数等.结果表明:金雀异黄酮分子中苯并吡喃环(A环和C环)带较强的正电荷,易与受体的负电荷中心结合;B环是负电子区域,易与受体的正电荷中心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小华 姚祖凤 等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22卷2期 71-74页
【摘要】 综述了金雀异黄酮化学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其中间体脱氧安息香的合成,对新的合成方法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