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
- 60
- 3
- 1
- 1
- 1
- 29
- 14
- 11
- 11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张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本文基于中医象思维,分析了中医脉象语言描述的特点和概念隐喻在中医脉象语言描述中的应用,并指出在学习掌握中医脉象过程中,需深刻体会脉象语言描述的涵义,并结合临床脉诊实践参透其中奥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经方全部条文是一个完整的脉证合参体系,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体会简单谈一下经方脉浮现象和太阳病凭脉论治经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文杰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每种证候必然对应着许多脉,在各种脉形下,包含着患者各种各样的信息,所以搞清楚这种证候下出现如是脉的机理,就更有利于我们辨证论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哲学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难经》在诊脉方面提出“独取寸口”的创新,使这一诊脉方式在后世应用甚广,然则推敲寸口诊脉诸多文献及结合自身学习的理解,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全息思想。本文基于生物全息律的认识对《难经》中“独取寸口”这一特色诊脉做一番解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鹏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通过脉象诊断贫血是中医脉学与现代医学科学血液流变学密切结合的一种实践,血液成分与脉象脉点之间确实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血液的理化特性发生变化,可以反映到脉象的变化当中,运用脉学的一些技术对脉动进行分析,可以获取机体贫血时脉象的变化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琨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特色技术之一,学好脉诊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及指导处方用药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介绍了脉诊的个体差异及生理、心理学基础,并提出了作者在学习脉诊是积累的一些学习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永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通过临床实践,结合齐向华教授的脉诊要素理论,总结出升降出入辨证之脉诊的一些个人体会:以左右、浮沉、进退、上下、来去、强弱、粗细辨识患者气机之升降出入;以厚薄、枯荣、寒热、刚柔、动静、曲直辨识患者体质、心理状态;以滑涩、内外辨识患者之痰湿、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鑫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滑脉是中医临床中的一种常见脉。本文通过古今医家对于滑脉的认识,阐明了滑脉的脉象,形成,主病以及相兼脉,对中医临证具有重要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金伟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金氏脉学理论是是既不同于传统中医,又不同于现代西医的一门新学科。根据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有关知识把脉病统一提高到全新的高度,基本实现了脉和病的统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滕晶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通过解析“烦躁状态”的内涵和发病机制,认为“烦躁状态”是人体的一种心理紊乱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不缓解,最终成为导致诸多疾病发生和维持的症结所在。并对其相关脉象进行总结,对临床评判和辨治“烦躁状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鹏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该文跨越宗教与中医两个领域,拟从佛学禅宗和中医脉学这两个分属不同文化现象但确有相似之处谈起,列举出两点,试图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借鉴禅宗的方法论,使禅宗对脉学研究产生启迪作用,从而丰富脉学文化的内涵,使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滋养脉学这朵中医奇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炽京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传统二十八脉、针灸与脉象的临床关系,小儿脉象、绝脉临床的研究状况,黄氏脉诊及震荡中医的脉象体系等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铌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在中医经典中,对“浮脉”的论述颇多,若论及兼脉,则更为纷繁复杂。《伤寒论》曰:“脉浮者,病在表”,以后历代医家都以浮脉主表病为首要解释。但《金匮要略》亦指出:“浮脉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往往令初学者惑然。而且在临床上,浮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晓宾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本文以闭经案、咳嗽遗尿案、外感入里案三个病案形式将脉诊的应用作了总结,包括体质、个性及心理过程的辨证,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娃颖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探讨了《金匮要略》痰饮病脉象及形成的机理、据脉辨证的临床意义。认为痰饮病的脉象有主脉、变脉之不同;“偏弦”作为痰饮病的主脉,不仅昭示饮邪致病的病理特点,更有助于临证时对饮停部位的定位,进而为确定痰饮病的证候类型及遣方用药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明堂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作者介绍了意象及意象医学的脉诊,意象医学的调理养生、临床应用、学科体系展望及人才培养,深入浅出,意义重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文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黄氏脉诊年代长久,与传统脉诊相比具有多种优势,脉形的变化可以和用药选方紧密结合,选择相对应的中药与方剂,对应性较强,也就是凭脉用药脉药相合。与临床对接,符合现今脉诊的研究和发展趋势。对于中医在海外的发展有利,值得学习和推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任汉书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脉学”是中医最具特色理论的之一,是数千年来众多医家长期实践临床经验的累积。脉诊对识别病症、判断病情、分辨病机和推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正常脉象有胃、有神、有根的特点作了简要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傅嵩青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依据传统经典理论,按照人迎气口神门诊脉法来决定内外病因及根据藏医,印医,黄氏诊脉法,选取经络和经穴,实现经典·脉诊·临床三者相结合,达到调脉平脉,短时高效而致平人不病的目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