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5
- 20
- 8
- 7
- 14
- 13
- 2
- 1
- 1
- 22
- 17
- 11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瑞江 江国彬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0年28卷2期 197-2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查阅馆藏植物标本,有3种茜草科植物:丹草(Hedyotis herbacea)、小耳草(H.pumila)和蕴璋耳草(Scleromitrion koanum)为香港新记录.这些资料为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江 《植物分类学报》 2007年45卷5期 696-70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报道了中国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属耳草组Hedyotis sect. Hedyotis植物的一个新种--蕴璋耳草H. koana R. J. Wang.本新种同丹草H. herbacea L.和松叶耳草H. pinifolia Wa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江 邢福武 《植物分类学报》 2003年41卷1期 85-8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描述了国产耳草属(茜草科)植物的两个新种,启无耳草Hedyotis wangii R. J. Wang和崖州耳草H. yazhouensis F. W. Xing et R. J. Wan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兴达 王焕冲 等 《广西植物》 2017年37卷7期 921-9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报道了中国唇形科植物一新归化种--荆芥叶狮耳草 [Leonotis nepetifolia (L.) R.Br.],该种的发现代表狮耳草属 [Leonotis (Pers.) R.Br.]在中国的新归化.狮耳草属的主要特征为轮伞花序腋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娟 李西文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8期 1401-140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本研究应用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9种广东耳草属药材进行鉴定研究.方法:收集广东耳草属药材样本,通过植物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以及产物的双向测序获得ITS2序列,所得序列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拼接.用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雨晴 郭兴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5年1期 31-3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首次报道了蓝花耳草(Hedyotis affinisRoem.& Schult.)在我国的分布新记录,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斯建勇 陈迪华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年19卷3期 517-523,5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对耳草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爱梅 鲁润华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7年42卷19期 1459-14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藏药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Batalin)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爱梅 鲁润华 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7年19卷2期 263-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全草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经波谱技术鉴定为:毛蕊花苷(Acetoside,1)、米团花苷(Leucosceptoside A,2)、海胆苷(Echinacoside,3)、Cistanos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发国 叶华谷 《中药材》 2003年26卷8期 547-54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广东省耳草属药用植物有19种.本文报道其产地和药用情况,旨在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并对伞房花耳草和白花蛇舌草的区别以及耳草属的开发前景作了讨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瑞江 赵南先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1年9卷3期 219-2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依据耳草属的系统学、古地理学和细胞染色体资料分析和推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地点在冈瓦纳古陆,很可能在古陆辽阔的东北部地区.耳草属植物的起源时间不应晚于侏罗纪,有可能在三叠纪就已经出现,并在侏罗纪得到广泛的传播,其迁移的路线有四条,即从起源中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青梅 赵静峰 等 《中草药》 2001年32卷8期 754-7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耳草属植物中分离出28种三萜成分,大多为五环三萜,其基本骨架为乌索烷及齐墩果烷,少数为羽扇豆烷衍生物.综述了它们的结构及其波谱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江南 冯孝章 等 《中草药》 1999年3期 170-1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中药黄毛耳草Hedyotis chrysotricha中分离并鉴定出10个化合物,经鉴定为:咖啡酸(caffeic acid,Ⅰ),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Ⅱ),2,6-二甲氧基对苯醌(2,6-dimethoxy-1,4-be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青梅 赵静峰 等 《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 2001年16卷4期 148-150页ISTICCA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耳草属植物中环烯醚萜、三萜、木脂素、蒽醌、黄酮、多糖、甾醇等化学成分及其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光仪 《北方药学》 2006年3卷1期 29-30,23页
【摘要】 综述近年来对耳草属植物在化学成分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耳草属植物资源更好地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Da-Hong,Chen ; Peng-Juan,Mao ; 等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24年321卷 117434页SCIMEDLINE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Jince Mary,Joseph ; Kandhasamy,Sowndhararajan ; 等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0年131卷1期 216-9页SCIMEDLINE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Yao,Qin ; Lina,Chen ; 等 《Analytical sciences :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Japan Society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年31卷8期 823-30页SCIMEDLINE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Md,Moniruzzaman ; Afia,Ferdous ; 等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年161卷 82-5页SCIMEDLINEB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