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5
- 113
- 107
- 4
- 3
- 3
- 20
- 18
- 17
- 15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李旭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黄疸是中医临床常见病之一,而临床尤以肝病伴发者为常见。我们自2004年10月~2007年10月运用神农肝康合剂治疗黄疸8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智海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疗效。 方法:选择9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小柴胡汤加减。3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通过对近十年肝硬化忠者生存质量研究及疗效评价的总结,以期从中发现肝硬化患者生存质量及与疗效评价的相关性及规律性,从而为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进一步使疗效评价规范化,国际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晓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隐证型与五个经典中医证型的临床和病理差异。 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7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肝组织活检,对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检测血清生化指标、血清HBV DNA定量、HBVM,建立慢性乙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姚旭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人文关怀理念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护理后对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入住龙华医院的16~70岁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聂红明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苦参制剂(肝炎灵、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体外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体外药物与血清共育方式,分别于药物与血清共育10分钟和24小时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观察苦参制剂对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大桥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药物血清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增殖分泌TGF-β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赶黄草浸膏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采血并分离血清。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和药物组,分别以含10%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树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活血与化痰基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肝细胞色素酶CYP2E1活性的影响,从而通过以方测证探讨活血与化痰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探索治疗规律。 方法: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用二陈汤、桃红四物汤及其合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邹必英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本文通过对48例鼓胀病例的临床观察,发现出现腹壁脉络暴露者仅占20.83%,并从中西医的发病机理分别进行了客观分析,认为腹壁脉络暴露一症不能作为鼓胀病之特征,将其作为或然症似更为合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娄国强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型肝炎综合治疗的手段;然后,探讨了血液净化技术、中药灌肠在重型肝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严艳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分型的分布和临床意义。 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10例北京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标本,应用RT-PCR和型特异性引物法对310标本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在31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田莉婷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机复杂、社会危害较大的一种病程长、易反复的常见病。且易和癌变。支老师经过不懈努力探索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有独特的见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一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舒肝宁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性乙肝黄疸肝胆湿热证的有效性。 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观察的方法,设苦黄注联合甘利欣射液为对照组,观察舒肝宁联合甘利欣注射液治疗慢乙肝黄疸(肝胆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舒肝宁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燕玲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肝纤维化是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特征,,是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大量实验表明:肝纤维化有逆转的可能,因此对其治疗的研究成为热点。中医药在治疗肝纤维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筠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内毒素是慢性肝病重症化的重要因素,可以进一步加重肝脏损害,造成对肝脏的二次打击,使慢性肝炎特别是慢性重症淤胆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演变为慢性重型肝炎。揭示了内毒素血症的产生、临床特点及其发病机制,对内毒素血症的中医中药治疗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范建高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慢性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现状;然后,分析了慢性病毒性肝炎发生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索;最后,阐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绍能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慢性乙型肝炎可发展成肝硬化,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均是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疾病,中医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故其在不同阶段的证候是有差别的,其演变是有规律的。为了揭示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发展的证候演变规律,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早期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从意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对TGFβ1刺激肝星状细胞胞内外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药物组,用含0.5%NBS的DMEM培养,模型组在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TGF-β1刺激,药物组分别用不同浓度药物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大桥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赶黄草浸膏药物血清对活化型肝星状细胞增殖分泌TGF-β1及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分别以生理盐水、赶黄草浸膏灌胃,连续灌胃3天后采血并分离血清.HSC-T6常规培养后分为正常组和药物组,分别以含10%正常大鼠血清、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勃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三届内科肝胆病学术会议 2008年
【摘要】 目的:观察清脂汤治疗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脾肾阳虚型高脂血症患者49例,给予清脂汤加减治疗。 结果:清脂汤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有效率为93.9%,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有效率为81.6%,且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实验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