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43
- 5
- 4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会议论文】周祖亮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在回顾医古文教学研究基础上,根据对壮医药专业的医古文教学实践,提出面向民族医学专业的医古文教学研究的两点构想:一是有必要进一步明确民族医学专业的医古文教学目标,二是需要探索出一套系统的符合民族医学专业特点的医古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以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詹鄞鑫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要治病必先明病因,这个原则即使对于最原始的时代也是一样的。上古时代,人们也从大自然寻找致病因素。比较明显的是把流行性季节病的病因归结为四时恶气的侵袭,由此形成“四时傩疫”、“九门磔禳”等群众性的大规模防疫御疫巫术活动。这种防疫巫术大约在原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贾成祥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古代文论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认为也应当成为中医文献语言研究中挖掘文本义理必须遵循的重要依据。应用知人论世原则研究词义,这样可以探寻到词典里所没有的意义。但是通过这一原则解释的词义应当得到文本语言结构的证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建新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大医精诚》一文的篇题,一般解为“精”即技术精湛,“诚”即品德高尚。本文通过对“精诚”词义的考释和文章内容的分析,就此提出不同见解,认为“精诚”是一个复合词,表示的是真心诚意、专心致志的态度和精神,“大医精诚”即谓大医必须具备这种态度和精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东方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黄虞稷所撰的《千顷堂书目》,广泛搜集明代著作,其中不乏《明史》及其他传记所不载者,是研究明史和古籍版本的重要工具书,尤其是考订明代著作的最佳依据。但该书对明代医籍的著录有较多错误。其中,书名著录错误16条,撰人著录错误22条,书名和撰人著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敬生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论述了中原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特点。指出扎根于中原的先秦诸子文化对中医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载体的文字在中原的确立和规范,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医圣仲景确立的辨证论治法则,是中医学术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医药文化的诊疗模式:几千年的中原国都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雪丹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癉”字在张家山汉简《脉书》、《引书》中多次出现,因其义项颇多,又与“疸”字互假,故在部分简文释义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对《脉书》、《引书》中所载“癉”字做了详细的考证和释义,并做了初步的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段逸山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医学内容可以归纳为“三防”:未病防发,已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念集中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忧患意识,其文化内含主要为强调居安思危,注重防微杜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罗宝珍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近百年来出土的简帛文献中蕴藏丰富而复杂的病名资料。其来源包括战国楚简、秦系简牍、两汉简帛及其三国吴简。目前对其研究主要集中在字形研究、病名考释及综合研究三个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需要加强不同学科的交流合作,吸收现有的成果进行综合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沈澍农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所说的原始文献指的是以原始面貌、也即以早期版本保存至今的古籍资料。与原始文献相对的是后起文献,包括后起版本、现代排印本、类编整理本、网络文本等。原始文献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笔者在做本学科研究时应充分确立原始文献意识,尽可能收集原始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作阵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伤寒明理论》,金·成无己著。成无己(1063~1156年),本为宋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人。后聊摄为金兵所占,遂成金人。成氏家世儒医,才识明敏,记闻赅博,尤精伤寒之学,钻研数十年,著有《注解伤寒论》3卷(1144年)、《伤寒明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景超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近代医家张锡纯擅长治疗温病,主张寒温统一,认为温病之治法已详载于《伤寒论》,伤寒、温病之治法始异而终同;调治温病,主张清透,其遣方用药讲求实效,味少而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付笑萍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华佗传》一文中有“府吏兒寻、李延共止”一句。其中“兒”乃今“倪”字,为姓。作为姓氏,兒、倪关系复杂,源远流长。本文从姓氏学角度剖析二者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梅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教“好”医古文,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医古文能力”放在第一位。在“医古文能力”的培养中,自学能力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在医古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自学能力是学好医古文的重要前提;只有在自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热爱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于恒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礼仪,在古代尤其讲究尊卑等级,称呼别人要使用尊称,言及自己则要用谦称。常见的谦称多用“臣”、“妾”、“仆”、“奴”等表示奴隶、奴仆意义的词称自己,或在人称词或事物词前冠以“家”、“舍”、“不”、“小”、“贱”、“微”、“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沈澍农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一、什么是原始文献本文所说的原始文献指的是以原始面貌、也即以早期版本保存至今的古籍资料.当然,由于时代的变迁,这种严格意义的原始文献已经不易得到,因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多使用的是替代性的文献资料即影印古籍(也有时使用一些相对较晚的版本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进林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400多年前的李时珍,其原貌像、标准像不可能存世。50多年前,著名国画家蒋兆和先生依据明代服饰及王世贞《本草纲目》序中对李时珍的描述,创作了李时珍像。此后,国家邮票及各种雕塑纪念等均以“蒋氏时珍”为蓝本。多年来,蒋兆和创作的李时珍像已被国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育林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本文以《本草纲目》和历代《尔雅》注释为基本依据,采用文献比较的方法,考订出汉代非医学文献《尔雅》中所载本草之数目为357种,并作出初步的理论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姜燕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如何正确解释医古文词语是学习和运用医学文献时常常碰到的问题,词义训释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医学文献的解读,也影响着具体的临床施治。本文以“胕”、“马刀挟瘿”、“督”、“颧、颊、颐、颔”、“易”、“虫”、“復”等词作为释例,用文字训诂学知识对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沛沛 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 2009年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而不同”思想有三层含义。其一,“和而不同”追求内在的和谐与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其二,“和而不同”尊重差异、容纳多元;其三,“和而不同”倡导不断的融新、创新。梳理近代上海特殊的“租界”与“移民”特征、整理上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