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11
- 1
- 47
- 4
- 3
- 31
- 13
- 10
- 6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唐金桃 杨诚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9期 1765-1769页PKUCSCDCA
【摘要】 解读李时珍"济世救民、求实创新、知行合一、锲而不舍"的医学精神文化内涵,是新时代新医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现实需要,为培养一流中医药专业人才夯实了思想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李时珍精神的指引下,创新构建专业自信坚定、创新素养提升、知行合一齐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9期 1116-1125页ISTIC
【摘要】 [目的]考察丹溪学派早期文本的生成过程.[方法]明初楼英《医学纲目》、刘纯《玉机微义》等医著中,多有引用丹溪医论.将此部分医论与丹溪著作相比对,辨明异同.并运用"文本生成论"的文学研究方法,分析丹溪著作与明初医籍征引的丹溪医论存在差异的原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伟波 江凌圳 《上海针灸杂志》 2021年40卷3期 362-365页ISTICCSCD
【摘要】 明初医家楼英所著综合性医书《医学纲目》,收录了历代多种针灸文献,并夹叙己之主张,体现了其针灸学术特点.该文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纲目》中的针灸文献从刺法灸法、经络腧穴、针灸治疗3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楼英注重候气,详分补泻,善用缪刺,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红玲 《时珍国医国药》 2008年19卷10期 2408-2410页PKUCSCDCA
【摘要】 从水的重要性、水之性味随地而迁、民择水以保健康、医择水以达最佳疗效、水污染及应对之策等5方面,对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水环境医学思想进行了探讨.经整理研究发现,李时珍总结、归纳了历代水环境医学思想,同时结合观察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观点.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灵芝 梁峻 《西部中医药》 2015年3期 57-6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白杨 陈婷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54卷5期 290-295页MEDLINE
【摘要】 《医学纲目》40卷,明代楼英编纂。其以脏腑为纲,以治法为目,选取“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辑录了大量明以前的医学资料,具有独特的文献研究价值。通过对比《医学纲目》和《证类本草》发现,《医学纲目》转引自《证类本草》的文献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龙祥 《中国针灸》 2021年41卷8期 823-83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明初楼英《医学纲目》首次将中医学理论体系与临床诊疗体系有机整合为一个统一体系,并在统一的理论框架下,实现了针方与药方的整合,完成了中医学理论体系一次完整的重构,对明清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甚至潜移默化地影响了现代中医学教材的编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龙祥 《中华医史杂志》 2021年51卷3期 137-150页MEDLINE
【摘要】 现存45卷《医学纲目》明刻本,是传世本中最接近楼英原书旧貌的版本,这一版本的发现对于《医学纲目》研究的重大意义,犹如宋版《新雕孙真人千金方》的发现对于《备急千金要方》研究的意义。此本对于医经校注、金元医籍的辑佚、鉴定和校勘均具有独特的文献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英杰 李欣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8年29卷7期 1760-1761页PKUCSCDCA
【摘要】 通过《本草纲目》及有关历史文献对李时珍的记载, 一探李时珍在编撰《本草纲目》过程中的医学素养, 挖掘时珍医学精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吉贤 张小燕 《新中医》 2016年48卷11期 191-193页ISTICCA
【摘要】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收录之方,善用者鲜也.阐释者主要有:一者,以经解经,敷衍搪塞(从略);二者,填塞孔窍说,以喻嘉言为代表;三者,全盘否定说,以张山雷为代表.终使此方边缘化,冷僻化.作者根据《神农本草经》《五运六气三十二讲》 《本草纲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立维 江凌圳 《中华医史杂志》 2019年49卷2期 100-105页MEDLINE
【摘要】 《医学纲目》的特色之一为辑录了大量明以前医学资料,通过对书中所引文献简称及内容的系统梳理,发现其征引文献数量多达百余部,时代跨度自汉至元.从征引频率分析,楼英之学本于《内经》,在学术观点上与朱丹溪和易水学派更有共鸣,对文史资料中的医学内容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白杨 世界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儒医文化分会、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儒医文化研究会2021年学术年会 2021年
【摘要】 《医学纲目》的编纂以脏腑为纲,选取上自《内经》,下至历代圣贤书传及诸家名方.通过对《医学纲目》小儿部征引文献研究发现,《医学纲目》小儿部十分重视宋金元时期的文献,同时还对这些书中保存的宋以前的文献也进行了大量的征引,但没有明确表明间接引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毛伟波 浙江省针灸学会2019学术年会 2019年
【摘要】 目的:本文以楼英和《医学纲目》等资料为研究对象,探析其针灸学术特点,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对《医学纲目》中的针灸文献从刺法灸法、经络腧穴、针灸治疗三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楼英注重候气,详分补泻,善用缪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宋白杨 2019儒医文化研究学术年会 2019年
【摘要】 《医学纲目》的作者楼英(又名公爽,字全善,号全斋.明初浙江萧山长山乡人.生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三月十五日,卒于明建文二年(1400年)十一月十九日,终年69岁.其著作除《医学纲目》外,《参同契药物火候图说》一卷和几篇文稿尚存《楼氏家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韩进林 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 2018年
【摘要】 千古人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自公元1596年由金陵藏书家、刊刻家胡承龙刊行以来(始称金陵初刻本),似一株傲霜笑雪,参天伟岸的苍松巨柏,蔽荫五洲、福祉人寰,被翻译成日、朝、英、法、德、俄及拉丁文等多国文字版本.国内对《本草纲目》的再版和传承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梅全喜 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 2018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98-2018年度国内外有关的纪念李时珍活动,是在原发表文章的基础上补充近20年的有关纪念活动资料,全面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有关李时珍纪念活动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Jinwoong Kim 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暨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 2018年
【摘要】 'Ben-cao-gang-mu'[本草纲目]was introduced in Korea around1690about100years after the book was published.The first literatur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邓小川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国际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本文分别综述了“神农尝百草”对本草学的影响,“神农尝百草”对中医学的影响,“神农尝百草”对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指出"神农尝百草"的神话传说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民族认识自然、挑战自然的艺术表现.研究了其传说对传统中医影响深远,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明 全国经方临床应用高级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第六次学术大会暨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 2013年
【摘要】 就养生思想而言,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阴阳平衡"、"医食同源"、"辨证施治"等养生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努力,期间又有诸如道家服食养生等观念的影响,使得传统养生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被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管振君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 2011年
【摘要】 《本草纲目》大约在十七世纪末或十八世纪初,由来华使者从海路带入欧洲各国,达尔文等学者肯定了《本草纲目》在中国古代的医学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