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3
- 9
- 1
- 14
- 3
- 3
- 1
- 1
- 42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路红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21卷12期 3369-3370页PKUCSCDCA
【摘要】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学识渊博,广罗博采,历三十年之殚精,撰写了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参阅引据古今经史百家著作八百多家,其中引用了<诗经>及其注疏做为说解药物名的书证、列举同物异名的现象及原因、阐明药物的产地、生长、形态等.李时珍对古代经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2期 4-5页
【摘要】 《诗经·国风》中的水意象有单纯水意象和复合水意象之分.复合水意象中的水鱼意象具有典型意义,从内容来看,几乎都与婚配有关.通过对《国风》中的水鱼复合意象进行分析,可以窥见《诗经》复合水意象的丰富内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荣贵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1年6期 64-66页
【摘要】 反映周朝不同时期思想文化的《周易》与《诗经》,在对待女性这个问题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诗经》无疑承继《周易》,不过,《诗经》收集的反映西周晚期以来的诗歌,对女性束缚之严厉,比《周易》有过之而无不及。由此也可以得出一般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诗经》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这是对2000年前周朝的劳动人民在十二月凿冰、一月里藏冰、二月里起冰的描述,此时古人已开始利用冰制作冰镇消暑食品。时至今日,各类棒冰、雪糕、冰淇淋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路红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8年6卷11期 1397-1398页
【摘要】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了<诗经>中和植物、动物有关的内容,我们以草类植物为例对此进行归纳和分析,认为<本草纲目>引据<诗经>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是做为说解药物名的例证,二是用来解释同物异名并指出出处来源,三是用来说明药物的生长形状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干 《中医药文化》 2024年19卷1期 83-90页
【摘要】 《诗经》与植物"杞"相关的载记共有 7 处,同名异物的存在使得其整体类分与具体所指具有复杂性,诸家对此亦颇具分歧.综合观之,《诗经》之"杞"可分为 3 类:第一类是《四牡》《湛露》《四月》之"杞",其为枸杞(Lycium chinense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欣 徐宏伟 等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36期 4-6页
【摘要】 以《诗经》中的植物为素材开发校本课程,从植物文化的视角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学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跃容 王凡 等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21期 8-10页
【摘要】 挖掘《诗经》中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整理与生物学教学相关的系列素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结合广东卷阐述以《诗经》为载体的试题命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芹芹 马静 《语文学刊》 2009年17期 62-64页
【摘要】 <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中都涉及大量植物.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对植物的描写都体现了先民的植物崇拜意识,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植物描写的南北地域文化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梓 《贺州学院学报》 2022年38卷3期 87-93页
【摘要】 用典是引用古语古事证明道理、说明观点的艺术手法,典故在行文中起到替代和证言的作用.春秋战国以来的辞令论说,好引《诗经》替代直言、说明辩义,引史事加强论说,这种语言方式与使用典故的方法相通.汉代赋家将辞令论说中的口语引用,变为赋体的用典艺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玺 王振国 等 《医学与哲学》 2018年39卷3期 80-82页ISTICPKU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描绘了大量鸟兽草木,其中许多被后世本草书籍收录,成为治疗疾病的药物.在《诗经》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也不乏对药用动植物生长周期、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治疗疾病等各方面详细记载.而《诗经》中所记载的动植物的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贵 黄智刚 《生物学教学》 2019年44卷1期 64-65页PKU
【摘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有很多的生态学现象.尽管古人对这些现象的认识比较朴素、直观,但其中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却十分丰富.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对此进行介绍与分析,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智慧和理念,还能提高课堂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洋 《文教资料》 2021年15期 26-27,22页
【摘要】 基于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以许渊冲《诗经·桃夭》英译本为语料,结合原译文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该译文质量很高.本研究能够验证豪斯模式在中国古诗词文体中的可行性,为《诗经》等中国古诗词的研究和再译工作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诗雨 谢苑苑 《人文之友》 2021年4期 5-7页
【摘要】 《诗经》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诗歌典籍,在中英翻译方面产生了许多影响.以目的论为视角,从目的、连贯性、忠实性三个原则,对理雅各1871年《诗经》译本进行研究,探讨译者对诗经中单个和串联意象的多样分析,感受意象表达的情感和形式的一致性,为《诗经》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少辉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6卷3期 80-82页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响应党的号召,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是翻译研究者的初心.许渊冲的《诗经》英译本是读者较易接受、理解的佳作,该译本的研究结果对翻译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笔者描述了许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梦雨 《文渊(小学版)》 2020年6期 504页
【摘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诗经的具体内容中,女性形象的丰富性和生动性非常强.女性形象在诗经中的呈现都具有非常鲜明的美感.在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时,《诗经》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本文以《诗经》中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少辉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4卷3期 85-87页
【摘要】 德国当代哲学家伽达默尔提出的阐释学三大原则之一的视域融合促进理解的达成.在理雅各和许渊冲《诗经》英译本中选取具有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社会文化语境中视域融合对诗歌翻译的影响.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意识引导译者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甚至会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珍国医国药》 2005年16卷11期 1172-1173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春秋战国时期,在文化、科学、经济等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医药研究也如此.首先对疾病和药物的认识,较西周时期更加广泛和深刻.记载的多种药物充分说明了对药物认识水平的提高,现对<诗经>中有关药物的原文列举一二,并以直释,对其药物来源,功能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疆卫 《喀什大学学报》 2018年39卷1期 56-62页
【摘要】 从语言形式与文化因素两个视角出发,对许渊冲与理雅各《诗经》的两个英文全译本在词汇、句法及文化层面下进行归化与异化翻译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归化与异化两种策略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相辅相成,彼此融合与互补.此外,在汉英翻译过程中,涉及文字与句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