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6
- 8
- 1
- 104
- 4
- 4
- 3
- 2
- 28
- 8
- 8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邓星佑 黄丽君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43卷10期 101-103页
【摘要】 目的:探究林忆平主任运用三辨理论下环膝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9月本院就诊的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病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外用扶他林软膏处理,观察组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月欣 李辉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19卷1期 122-1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运用张士舜三辨论治理论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方法:122例肺癌晚期患者,其中鳞癌44例,腺癌40例,小细胞癌33例,其它5例,均有病理诊断.自开始应用三辨论治理论治疗后未再行手术、放疗及化疗,对照组采用刘嘉湘期刊发表的运用辨证论治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亚 第八届医圣仲景南阳论坛暨纪念医圣张仲景诞辰1870周年学术论坛 2020年
【摘要】 三仁汤为清代吴鞠通所著的《温病条辨》中的名方,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备受后世医家喜爱,笔者依据老师张炜教授在临床上辨证应用三仁汤治疗儿科常见病(小儿厌食、荨麻疹)及疑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验案举隅,探讨三仁汤在中医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玉波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首届三次会议 2018年
【摘要】 通过对《戴丽三医疗经验选》医案的学习,探讨戴老的伏火潜阳法.现从老年人气血阴阳变化的生理、性别特点、个体体质的差异、伏火理念的认识、郑钦安的附子甘草汤、补坎益离汤及潜阳丹组方配伍等处着眼,追本溯源,从《周易》《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古籍中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昶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通过剖析三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结构特征,联系伤寒六经相关的脏腑、经络及其气化功能进行比较归纳,发现六经系统与三胚层演化的组织结构系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以"先天六经"称之;再从六经辨证体系分析六经系统与胚胎的"先天六经"中的异同及组织结构,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栋 导师:黄绍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目的:
“血三脏”理论是以心、肝、脾三脏之间的生理及病理联系为基础,解释三脏相关发病病理机制并指导临床疾病诊治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说。本课题旨在对“血三脏”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及其内涵探讨,辨析“血三脏”理论的学术源流,明确心、肝、脾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孟婷 2015年中医健康养生与服务论坛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祖国医学因其独特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三因制宜”的理论体系,在亚健康的认知、诊断筛查及干预方面相比现代医学具有特色和优势。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可认识到亚健康的发病是整体因素的作用,而并非是某个器官和组织的异常,将亚健康的发病上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永臣 中国第八届中医、中西医结合暨非药物治疗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肿瘤高级论坛 2014年
【摘要】 内经“病机十九条”开中医辨系统疾病脉证病机论治之先河,“必先五胜”原则告诫人们,必须熟知五运阴阳学说,熟知五运阴阳制化原理,始能搞清病证之化之变.张仲景继承内经科学理念,把融气化、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于一炉的五运阴阳学说发挥运用到了极致,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马文辉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四次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 2012年
【摘要】 三部六病学说中的三部是表部、里部、半表半里部.表部与空气接触,吸氧排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里部与饮食接触,摄取水谷精微,排泄糟粕;半表半里部与血液接触,完成人体血液循环和细胞自身代谢.六病是表部的太阳病、厥阴病,里部的阳明病、太阴病,半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齐庆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1年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多关节的肿胀、疼痛及活动障碍,晚期则关节畸形,属中医痹证范畴。三因制宜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它源于《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家辨证施治并取得优异临床疗效的前提条件。医者只有真正认识到因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黎明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 2005年
【摘要】 中医脉诊诊疗系统选取中医三部六病医学为模本,实现了整体、三部、局部三级诊断辨证治疗.整体--以气血活动为标志,施以脉诊辨证;三部一一以系统功能辨证为标志,施以证候辨证;局部以结构变化为标志,施以病症辨证.三级辨证,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吴坚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1期 87-90页ISTICCA
【摘要】 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理论,三本即肺脾肾三脏,二统即肺脾二脏.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本文从治虚"三本二统"理论出发,结合临床观察发现2型糖尿病与"虚"密切相关.本团队认为治疗2型糖尿病应不离肺、脾、肾三本,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师浩然 吉星宇 等 《环球中医药》 2025年18卷7期 1378-1381页ISTICCA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反流相关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王旭高《西溪书屋夜话录》一书提到肝气、肝火、肝风三纲辨证思想,下涉治肝三十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惠琴 崔馨予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7期 953-957页ISTICCA
【摘要】 "各经皆有筋,而筋又有病"揭示了冲脉经筋主病的关键特征.踝骨关节炎(OA)作为慢性筋骨病的典型代表,多因踝关节扭伤与长期劳损引发,其临床症状明显,常见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受限,畸形甚至步态异常,病理改变是筋急,病理产物是筋结.王海东在经筋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雅麒 王旭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21期 113-116页ISTICCA
【摘要】 中医治疗疾病重视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理论是中医诊治疾病之精髓.三甲复脉汤源自《温病条辨》,为吴鞠通治疗温病后期邪入下焦、阴虚风动之主方,具有滋阴复脉、熄风潜阳之效,主治热邪伤阴所致水不涵木、虚风内动之候.该方对火毒积蓄,虚阳浮动所致快速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艺轩 郭咏梅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6期 156-159页ISTICCA
【摘要】 帕金森病(PD)是目前全球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西医常规多巴胺替代疗法存在运动波动、视觉幻觉等副作用使患者依从性不佳.PD属中医学"颤证"范畴,俞教授以阴火理论为指导,系统总结该思想指导下各期PD的病机及辨证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丹 赵月纯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20卷2期 283-287页ISTIC
【摘要】 文章介绍了宋坪教授从"玄府理论"辨证论治银屑病的临证经验.宋坪教授认为玄府闭郁是银屑病的发病关键,肺卫热盛、三焦不利、脾肾亏虚是银屑病玄府闭郁的主要病机,提出以开通玄府、通络解毒为法,从玄府理论序贯辨证论治银屑病三阶段,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和俊燕 崔述生 等 《北京中医药》 2025年44卷5期 603-607页ISTIC
【摘要】 崔述生教授致力于椎体疾病的探究与临床治疗近5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以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创新性地提出了"拍三拍、扳三扳、点三点"的推拿九法,以治疗急性腰扭伤.该推拿九法针对腰椎后关节紊乱型的急性腰扭伤,首先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哲 《光明中医》 2025年40卷5期 969-972页
【摘要】 《伤寒论》六经辨证独树一帜,关于六经实质的研究众说纷纭,历代伤寒注家虽各执己说,但都重视六经布演人体病理机转的意义,以至于有"六经钤百病"之说.病变虽繁多,而其机转则有迹可循,有脉证可辨.开阖枢理论,肇自《黄帝内经》,成熟于《伤寒论》,以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娟 王叶 等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7卷5期 28-32页
【摘要】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临床表现是带下量、色、质、气味的异常,伴或不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该病易反复、缠绵难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深受历代医家重视.王玉林认为带下病的主要病机以湿为标,其本在脏腑,以脾虚、肾亏、肝郁为主.临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