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0
- 21
- 12
- 310
- 15
- 6
- 5
- 5
- 53
- 32
- 27
- 24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如歌 智若愚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5期 927-932页ISTICCA
【摘要】 重症肌无力(MG)属于中医学"痿证"范畴,中医药治疗MG成效显著,预后良好.现代医学认为,MG是一种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缺少有效的根治方法.历代医家对MG的辨治多从脏腑辨证体系展开,但较少将其纳入三阴三阳六经辨治体系进行探讨."三阴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清雅 卢雯平 等 《吉林中医药》 2025年45卷7期 754-758页ISTIC
【摘要】 基于朱丹溪"窠囊"学说及恶性肿瘤的特性,探讨"癌窠"的概念及内涵."癌窠"以癌毒、痰瘀蕴结为主要特征,兼具癌、毒、窠囊三者特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为乳腺癌中侵袭性最强亚型,病情进展迅速且难以控制."生风"是对癌细胞不断增殖、变化的微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 黄钧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14期 44-46页
【摘要】 该文从壮医学理论和思维解析肝病的发病及治疗机制,旨在拓宽壮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领域,为防治肝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通过梳理壮医药核心理论,阐明肝病的病因病机,发现壮医学治疗肝病基于毒虚致病理论、三道两路理论、三气同步理论、气血均衡理论及阴阳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齐立军 潘银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16期 19-22页
【摘要】 该文通过对《伤寒论》进行梳理、挖掘,阐明张仲景运用标本中气理论及重视阳气的思想,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借鉴和新思路;基于标本中气理论,把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相互联系,形成三条通道,太阳、少阴通道主调寒与热,阳明、太阴通道主调燥与湿,少阳、厥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芳 陶国水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33卷15期 90-94页
【摘要】 近年来,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单纯应用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不佳,且患者需长期服药,经济负担较大,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逐渐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五运六气与高血压病存在规律性关联,临床基于五运六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银君 管志敏 等 《中国乡村医药》 2025年32卷10期 28-30页
【摘要】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为六经气化失司致气血运行逆乱及津液输布障碍."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重点阐述人体气机运动的六种状态.该理论认为人体阴阳气机升降失常是导致高血压的直接病机.文章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出发,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雨欣 吴蕙宏 等 《环球中医药》 2024年17卷5期 869-872页ISTICCA
【摘要】 运动神经元病在临床上属于难治性疾病,起病隐匿,病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临床上多从脏腑辨证人手.区别于采用传统的单一辨证体系,文章从《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体系之三阴角度出发,蕴含脏腑、经络、八纲、三焦辨证以及运气学说的内容来探析运动神经元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楚矗 师伟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19期 120-125页
【摘要】 妊娠是女性孕育新生命的重要生理阶段,具备周期性的特点.该文以开阖枢理论为基础,阐述妊娠在太阳开、厥阴阖、少阳枢、太阴开、阳明阖、少阴枢各阶段的生理变化特点及病理变化趋向;揭示厥阴阖与阳明阖协调多脏在妊娠气化中的重要动力作用,并以妊娠合并新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达 王樱豫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2期 2543-2546页ISTICCA
【摘要】 失眠在中医学又称为"不寐",本文以六经辨证三阴理论为切入点,根据足三阴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对失眠的理论源流、发病机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做出介绍和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记载颇多,而鲜少有从三阴角度论述者,笔者认为,失眠虽病位在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佳馨 王建波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5卷8期 120-123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脑病(DE)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位在脑,与肾、脾、肝密切相关.古代医家和现代学者在理论探讨、实践研究、临床疗效上均有其独到的见解.基于"三阴同调"的理论,以"天人合一"整体观念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肾、脾、肝与DE的复杂关系.其中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文龙 刘文平 《四川中医》 2023年41卷12期 29-32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医概念范畴体系延续的载体.通过对《黄帝内经》中的"精""气""神"、"天地阴阳"与"人中阴阳"、血脉理论与经脉(络)理论中概念融合现象的剖析,表明《黄帝内经》中的概念融合现象与中医理论构建的思维方式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晓露 李素敏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35卷2期 209-212页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表现不一,病情迁延难愈,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治疗上现代医学以促排卵、调整月经周期等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仍有待提高.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核心,可有效改善整体内环境,通过清化内外之邪从而恢复气机.现代学者顾植山提出的三阴三阳开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溪彬 袁海宁 等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6期 3109-3112页
【摘要】 开阖枢理论是中医阴阳学说重要理论之一,其创立至今一直被广泛应用,以开阖枢的特点阐释三阴三阳的变化,描述六经及其所属脏腑的生理作用和病理特点.生理上,太阳、太阴主"开",阳明、厥阴主"阖",少阳、少阴主"枢".病理上,疾病发生是脏腑经络开阖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文港 曾露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31卷4期 11-14页
【摘要】 泄泻的发生与阴阳运转失调密切相关,而开阖枢理论详细阐述了阴阳之运转.该文基于开阖枢理论探讨泄泻常见证型(肝郁脾虚型、脾气虚弱型、肠道湿热型、脾肾阳虚型)的临床辨治,解读经方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葛根芩连汤、四神丸,探索基于开阖枢理论论治泄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锋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31卷3期 535-537,548页ISTIC
【摘要】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腹痛、泄泻为主,常因饮食、情志、劳累等诱发加重.其病阳虚证多见,与肝脾肾三阴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基于扶阳理论,治从温补三阴法入手,方用吴萸四逆汤合真人养脏汤佐风药加减,可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同加减用药,如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远带 潘明甫 等 《中医外治杂志》 2022年31卷3期 87-90页
【摘要】 目的:在壮医"三道两路"理论指导下,观察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探索该疗法治疗失眠的特色和优势.方法:选取1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壮医天阴阳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顺子 张松兴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36卷6期 113-115页
【摘要】 六经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张仲景发展,广泛应用于疾病辨证及治疗,六经即三阴三阳,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与经络理论、脏腑理论、中气理论关联紧密,明确"六经"的本质及《内经》与《伤寒论》中对"六经"论述的异同,可以指导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锋亮 邱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36卷9期 24-26页
【摘要】 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患者腹痛持续发作,且病程较长,影响日常功能.中医考虑辨病为腹痛,辨证考虑阳虚证多见,与三阴(肝、脾、肾)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治从温通三阴法,方用吴萸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并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同加减用药,如出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娜 史锁芳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55卷9期 26-29页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史锁芳教授基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运用太极六气针法治疗内伤杂病的临床经验.认为"三阴三阳开阖枢"是气升降出入运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太极六气针法是以开阖枢理论为基础而创立,用于治疗内伤杂病疗效较佳.并举验案3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剑浩 谢宇锋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8期 866-875,882页ISTIC
【摘要】 [目的]介绍冯军教授创立的枢机针法的基本理论内容、临床应用法则及技术操作规范,探讨天人相应视角下躯体"三阴三阳"横向分域与针灸效应的关联性规律.[方法]从《伤寒论》的六经针灸学思想入手,以阴阳脉之海——任督二脉为中心,基于《素问·阴阳离合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