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57
- 12
- 1
- 270
- 62
- 30
- 30
- 17
- 183
- 37
- 33
- 31
- 2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闫京京 曹盼夏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10期 1856-1863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茯苓杏仁甘草汤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ApoE-/-小鼠AS模型及平滑肌细胞脂质积累模型,HE、天狼猩红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组织病理学变化;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与细胞中脂质沉积;实时PCR、Wes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天翔 祝志波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30卷5期 1-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 将21只6周龄雄性载脂蛋白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L组)、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Hcy组)和高同型半胱氨酸+替米沙坦组(HH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海平 钱进军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2卷19期 4222-42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检测纤维蛋白(原)基序拮抗肽( γ117-133)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CD68表达的影响.方法 球囊导管损伤及模型饮食建立颈总动脉AS老龄兔模型,再通过Fogarty球囊导管把Fg(Fb)基序拮抗剂γ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楼丹飞 金斗镇 等 《中成药》 2009年31卷5期 691-6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阳作用的中药冠心1号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脂、AngⅡ、MMP-9、TIMP-1基因表达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建立大鼠AS模型,72只大鼠随机分单纯高脂饮食组、高脂饮食加舒降之组、高脂饮食加...
【关键词】 冠心1号;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动脉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华涛 徐丽华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8卷6期 755-7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
【关键词】 血尿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佳 《医学综述》 2014年20卷15期 2708-2710页ISTICCA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皮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功能、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状况、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凝血酶活性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相关因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是组织因子的生理性拮抗物,可抑制组织因子启动的外...
【关键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质金属蛋白酶;动脉粥样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瑞 李东芳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11卷6期 708-71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CD40 基因启动子区-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209例作为病例组,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亚组(61例)、稳定斑块亚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星 杨丽霞 等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2年20卷8期 673-6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EMMPRI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采用ApoE-/-小鼠,共喂养18周,分别...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动脉粥样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伟 江春苗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0年31卷5期 203-207页ISTIC
【摘要】 可溶性CD40配体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可溶性CD40配体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可溶性CD40配体可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心房纤颤关系密切;与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伟 江春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0年37卷6期 349-352,360页ISTIC
【摘要】 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是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的一种跨膜糖蛋白.sCD40L能促进平滑肌细胞扩增与迁移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sCD40L在易损斑块形成、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sCD40L能预测非瓣膜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莹 陈瑶 《医学综述》 2010年16卷2期 189-191页ISTICCA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致死的主要原因.其病理基础是表面溃疡形成、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在不稳定斑块形成及引发破裂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和分子的参与,这些因子各自的化学本质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使其可能成为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义琴 谢梅林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35卷5期 290-293页ISTIC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可影响动脉硬化斑块的去稳定化,MMP-2和MMP-9降解斑块部位的纤维帽,促进平滑肌细胞从中层迁移到内膜,加重了血管的结构改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仲琳 张运 等 《新医学》 2005年36卷1期 18-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水平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A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B组2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MC...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向飞 盛净 《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年26卷4期 151-154页ISTIC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与其所受的生物力学环境直接相关.作用于斑块上的各外力,最后都导致斑块上的应力加大,使斑块发生形态改变.由于斑块内成分不同,各成分在同一外力下变形程度不一致,导致斑块裂隙出现,最后破裂,继发血栓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文元 唐朝克 等 《生命的化学》 2004年24卷3期 224-226页ISTIC
【摘要】 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研究的深入, 人们发现众多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由于粥样斑块不稳定所引起.近来研究表明CD40-CD40L不仅在免疫炎症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影响斑块的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朝晖 程丑夫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21卷4期 64-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P)是引起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各种临床症状的基本原因.由于冠脉内AP突然破裂,以及斑块破裂后血小板聚集,继发血栓形成使冠脉不完全堵塞,冠脉流量急剧减少,形成临床不稳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东明 程秋实 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7卷31期 51-52页
【摘要】 新蝶呤是单核-巨噬细胞活化时释放的一种炎性标志物,是单核-巨噬细胞活性增强的特异性标志物.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存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而新蝶呤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对新蝶呤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顺祥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06卷30期 34-35页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表达量与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分别检测我院自2009年4月至 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甲组)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乙组)患者的血清MCP-1...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性斑块;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秋大成 侯丽淳 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32卷10期 922-92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高危人群早期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入选条件选取145例作为高危组,选取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高危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荣伟 樊雪强 等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4期 434-43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特征并探讨内脏脂肪素(visfatin)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HE染色及Masson染色观察斑块的病理学特征,并根据纤维帽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