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71
- 2
- 206
- 21
- 16
- 16
- 12
- 141
- 98
- 83
- 56
- 4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许克祥 陈沁 等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22年36卷4期 396-399,415页
【摘要】 中医思维是中医药学的根基和灵魂,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生命.强化中医思维、夯实临床技能是培养中医药特色人才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医思维培养的"弱化"、"西化"和"僵化"问题较为突出.文章梳理中医思维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国学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楠 徐云生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19卷24期 8-9页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要课程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3门课程.此文从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对中医临床基础课程融合教学的作用进行分别论述,认为融合教学体现了中医经典理论从源到流的传承和发展过程,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一脉相承的特点,对提高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烨文 孙达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6期 101-104页
【摘要】 目的 提高中医学经典课程《金匮要略》的课堂教学水平.方法 总结和探索5种《金匮要略》课堂教学思路,分别是基于背诵原文的教学讲解法、基于病因病机的教学讲解法、基于理法方药整体性的教学讲解法和基于医案学习的教学讲解法.结果 整合5种《金匮要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柳 陈锦秀 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38卷1期 65-68页ISTIC
【摘要】 目的: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探讨科学地开展与设置中医护理相关课程,构建以中医护理为特色,培养中西医护理人才为核心的中医护理课程群教学模式.方法:确定"一个定位、三大基本措施、五方同步推进"的实施方案,通过"以专业发展定位"为中医护理课程群的建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震洲 荣宝山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卷12期 3-4页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各高校相继掀起了一轮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下、线上混合教学模式为主的教学教法和教学模式的创新热潮.本文基于目前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滑坡的现象、“回归经典”逐渐成为中医教育界的趋势的潮流.探索以《金匮要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整合中医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建平 梁华龙 《江苏中医药》 2005年26卷9期 36-37页ISTICCA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修订学科目录时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和硕士学位授予专业,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目前全国各中医院校本学科多数所含三门课程仍互为独立,教材亦各成体系,尚未融成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昌松 李楠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14卷21期 22-24页
【摘要】 从研究生期末考核结果入手,联系经典回归临床的建设模式,对研究生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显示教学方式多样化、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及经典回归临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的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乐平 荣宝山 等 《内蒙古中医药》 2016年35卷12期 164页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而中医经典是中医理论之渊薮,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在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 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教学现状由于历史原因,现各中医药院校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正 潘华峰 等 《医学教育管理》 2016年2卷3期 500-503页
【摘要】 目的:为满足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要求,提升中医临床类别研究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中医辨证论治能力,拟对《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面向广州中医药大学选修《中医临床基础》课程的51名2014级研究生进行问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艳红 张晓琳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15期 33-34页
【摘要】 我校中医临床基础教学团队运用集“学生门诊-网络平台-知识竞赛”于一体的“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法,为学生创建一个三维立体开放式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更快、更好地建立中医辨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智兵 曾征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0卷16期 72-72页
【摘要】 <篇首>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求:医学教育更加注重交叉整合、协同发展.积极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学生评价方法,注重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评价,大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瑞曼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年9期 844-845页
【摘要】 摘要:中医临床学科包含《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这三门经典课对提高中医临床水平有重要作用,为提高其教学效果,文章认为教师临床能力是教授经典的基础;临床病案是理解经典的推手;互相联系是学习经典的关键;规范教材是掌握经典的保证;政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4卷2期 111-113页
【摘要】 就当前高等中医教育在师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建设、西医基础课程建设、学术氛围营造方面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看法.认为要加快中医教学的改革,关键是要加强中医教师临床素质的培养;中医基础学科的发展要处理好学科与课程的关系、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教学与研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黎烈荣 胡永年 等 《中医教育》 2001年20卷1期 32-34页
【摘要】 <篇首>PBL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中是以病人问题为基础,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忠礼 《中医杂志》 2011年52卷15期 1348-13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中医学新设置并命名的一门二级学科,包括<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三门课程.对中医经典课程在培养中医临床人才中的作用与地位作了评价,分析了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整合前后中医经典课程的教学状况、存在的主要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淑慧 丁吉善 《国医论坛》 2015年5期 53-54页
【摘要】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法明显弥补了青年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的缺点,在中医教学中广泛应用.鉴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特殊学科性质,更应将这一教学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连美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目的:针对中医临床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四维教学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择湖北中医药大学同一年级3个不同专业共6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不同专业的班级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共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荣宝山 全国第二十四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中医临床基础课程包括《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学》,与《内经》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是中医学子必修的课程.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对中医临床基础各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三门课程中有很多重复的方剂及需要相互应证、对比条文(内容),基于四大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强 李如意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25年36卷6期 1159-1162页PKUCSCDCA
【摘要】 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临床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学人才培养过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将中医学基础课程中外科元素进行提炼,通过联合多学科授课教师,将中医学基础课程中外科元素进行规范化整合,形成全新的中医外科学前基础知识体系,同时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