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18
- 1
- 1
- 1
- 5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安一珂 彭孟凡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3期 1046-10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鲜药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神农尝百草到明代四大温病学家多用鲜药治疗温病,鲜药的发展历程一度十分顺利,但由于后期保存、运输、炮制减毒等问题,鲜药的发展逐步停滞;研究发现,鲜药对于热证、血证的疗效优于干品,旨在对鲜药的发展史、中医理论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屹立 韩继明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20卷24期 119-122,129页
【摘要】 中医曾经是中国的主流医学,甚至影响日本、朝鲜、韩国等亚洲国家。但近现代,西医随科技不断发展,中医却少有突破。究其根本原因,中医理论系统完整自治而封闭,与现代科学理念不能通约。这种传统型格局,束缚了中医学发展。只有与准确人体结构功能相结合,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远洋 张晨宁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4期 1394-14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使用有毒中药是保障中药安全的关键,配伍是中药减毒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对当前中药配伍减毒的评价模型、减毒方法、减毒技术及减毒机制进行梳理,同时针对目前中药配伍减毒存在的西医模式化研究思路的既定困局及如何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有毒中药配伍减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汉财 潘林平 《中华养生保健》 2025年43卷7期 94-97页
【摘要】 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秉承《黄帝内经素问》《难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提出"火热论""阳气怫郁论""运气学说""玄府气液通畅论"等学说,治疗上主张用"宣、清、通"三法和辛苦寒药以开发郁结、宣通气液,对同时期及后世医家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芷钰 孙志广 《医药前沿》 2025年15卷6期 88-90页
【摘要】 情志学说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发展而来的一门学说,历代古籍与医家均有所涉及.情志致病理论是中医学病因病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医家基于该理论,创立了四逆散、柴胡疏肝散等名方用于治疗因情志因素导致的疾病,临床上也广为沿用.本文综述情志致病在肠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韵诺 赵凯丽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12期 4204-42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网络药理学作为一门从系统层面揭示中药与机体关系的新兴学科.通过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将依据中医理论和经验为主的中药"翻译"成现代药理学理论,为传统中药与现代药理学间搭建了桥梁;通过预测揭示中药物质基础、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网络,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思琪 杨皓宇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16期 5583-55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究冰片产业的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为冰片后续研究创新及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视化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知网(CNKI)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中冰片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分别对中英文文献的发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昕 陈强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24期 8517-85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药食同源中药材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理论中"食疗"思想的重要体现,以薏苡仁产业为代表,探讨其技术发展趋势及产业布局问题,以期为推动中药农业发展和助力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启示.方法 运用专利导航分析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全球范围内薏苡仁的专利技术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浚 张铁军 等 《中草药》 2022年53卷6期 1609-16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是中药创新研究的重要内容,是继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突破制约中医药理论和中药产业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核心内容.对丹红化瘀口服液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总结,即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士林 刘昌孝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519-452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汤剂(也称煎剂)是中医师最常用的中药复方剂型,也是中药历史上应用最久和最广的制剂.药材是饮片的原料,饮片是制备提取物、构成中医处方和中药制剂的原料,更体现了传承发展中药的重要性.基于中药饮片标准汤剂,科学认识汤剂质量,提高药典饮片和中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昌孝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517-45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质量是中药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是中药产业发展的生命线.中药质量研究历来是行业关注的焦点,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研究和应用是关系到中医药科学和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中药科技工作者为中药质量控制做了大量的工作,中药质量研究水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姣 刘文龙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24期 5733-57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超分子化学理论,在前期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提出"气析"作用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药制剂固有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群聚集体的特点,结合中药制剂历史发展轨迹,从中药制剂特点、发展现状、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中药制剂可在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斌 贾晓斌 《中草药》 2012年43卷3期 592-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鲜药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其临床应用贯穿于中医药学起源与发展的整个过程.但目前对鲜药的物质基础研究不够,导致无法对鲜药制剂进行合理设计,以致不能对剂型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成为制约鲜药现代制剂开发和发展的瓶颈.主要介绍了近年来鲜药的国内外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生 赵杨 等 《中草药》 2012年6期 1213-1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认为血瘀证贯穿于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临床上发现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同时血液高凝表现的浓、黏、凝、聚的临床表现与血瘀证有相似的特征.因而活血化瘀中药应用预防和治疗肿瘤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军宁 叶祖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15期 2193-21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毒性分级理论是我国传统医药对人类认识药物毒性和科学应用的特有发明和贡献,中药毒性分级问题已经成为关系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和中医药国际化的重大科学问题.该文对传统中药毒性分级理论的形成历史和嬗变过程进行了分析总...
【关键词】 中药毒性分级;有毒中药;《中国药典》(一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晓斌 郑智音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1年18期 2595-25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鲜药的应用是中医用药的一种特殊形式,我国有丰富的鲜药资源和长期应用鲜药的临床经验.很多研究表明,传统以鲜品入药的处方表现出特殊的功效,有着干品不可替代的疗效.但是,目前对鲜药物质基础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很多鲜药药效物质基础并不明确,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静 马莉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11年34卷4期 301-304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脑病为临床常见疾病,其外治法的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对中医脑病外治法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治疗方法、研究现状等进行总结、综述,旨在为本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广平 宋金奇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2期 1644-164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中药产业技术标准,是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药产业发展内在联系的纽带.本文从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临床使用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对中药产业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要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军宁 杨明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7期 922-9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系统概述了中药毒性理论在我国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状况,对中药毒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既能体现中医药优势和特色,又可与国际接轨的"药毒网络调控学说",将有助于为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有毒中药提供科学支撑和新的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小河 王伽伯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0年35卷16期 2207-22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药性理论一直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但至今尚未取得重要突破.寒热辨证为中医首要辨证,寒热药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首要治则,但是究竟寒热药性是否客观存在?能否/如何建立一套客观可行的寒热药性评价方法体系?如...
【关键词】 中药药性;寒热药性;中医药(药性)热力学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