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3
- 21
- 11
- 212
- 38
- 12
- 12
- 7
- 115
- 22
- 21
- 20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31卷1期 130-132页 ISTICCSCDCA
【摘要】 中医疫病学的理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指导了中医药防治方案的制定.在后疫情时代,中医疫病学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是其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综合分析了英文版Guidance for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Preventi...
【中文期刊】 陈一凡 杨东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8期 884-888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析明末清初时期浙江医家陈士铎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陈士铎著述中涉及疫、疠之条文并进行研读,从病名、病因、病机、症状、鉴别、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疫疠的学术思想.[结果]陈氏详细阐述了瘟疫、疠风、瘴疠等...
【中文期刊】 宋乃光 《北京中医》 2006年25卷1期 51-52页 ISTIC
【摘要】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四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瘟疫的治疗特点...
【中文期刊】 杨家茂 杨剑英 《中医文献杂志》 2013年31卷1期 51-53页
【摘要】 痧瘴学说是中医疫病学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汉代以后,包括许多地方流行病和传染病.本文从浩瀚的文献中考证痧瘴的概念和缘由,随着历史的演变和认识的提高,痧瘴病名在各地有不同的变化,治疗方法逐渐丰富多彩,更有延伸和嬗变.在现代西方医学传人中国后,中...
【中文期刊】 宋乃光 张为佳 等 《中医教育》 2004年23卷1期 73-77页
【摘要】 古代中国是个多疫病的国家,我国劳动人民与疫病进行了顽强的抗争.本文从疫病病名沿革、疫病病因、疫病学派、疫病防治经验等4个方面对中医疫病学进行研究,概述疫病学的发展过程,研究疫病学的学术特点和疫病病因,并通过概括历史上有代表性的大疫的治疗特点...
【中文期刊】 张宇曦 王韬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1卷1期 1-1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身免疫病是一类由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和细胞引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方面因素.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辨证施治的理念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中医药的多成分、多功能...
【中文期刊】 赵倩倩 吕秀洁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12期 1517-1524页 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经验方银翘辟瘟散对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2月18日至12月23日的595例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患者用药情况的不同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三...
【关键词】 轻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银翘辟瘟散; 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中文期刊】 赵尹铭 王蕾 等 《西部中医药》 2024年37卷4期 67-71页 ISTIC
【摘要】 目的:对《西部中医药》杂志"疫病·新冠肺炎"专题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阐述其研究状况,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Excel进行数据汇总,并利用CiteSpace 5.8.R1软件和中国知网(CNKI)的"计量可视...
【中文期刊】 赵岩松 黄羚 等 《中医教育》 2023年42卷6期 82-86页
【摘要】 中医疫病学是一门研究中医药如何认识、指导疫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预防、诊治、康复的学科.分析宏大叙事视域下开展中医疫病学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平衡宏大叙事的庄严性与思政教学的亲和力、贯通专业课程的高水平与思政内...
【中文期刊】 郑春素 《福建中医药》 2023年54卷4期 29-32页
【摘要】 瘟疫学派是温病学中重要的代表学派,吴又可、杨栗山、戴天章、刘松峰、余师愚和雷少逸均为瘟疫学派的代表人物.瘟疫学派医家主张治疗热病当重用寒凉药,治疗瘟疫当重用清热解毒之品,可根据三焦病位不同及中焦怫郁的特点来清热解毒;主张不论表邪解否但见兼里...
【中文期刊】 谷晓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4卷11期 978-98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药在人类对抗疫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及人民健康需求,建立建设中医疫病学学科,并通过中医疫病学的学科建设,直面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优势与问题,促进中医药在疫病预防、诊治、康复中的传承创新发展...
【中文期刊】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4卷1期 5-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体现了从团结中西医转轨为中西医并重的国策.习近平总书记称誉中医药是国之瑰宝,蕴育深邃的哲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医药学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中医药学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学、方剂学、四...
【中文期刊】 何伟 胡勇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6期 865-867页 ISTICCSCDCA
【摘要】 中医药学防治疫病发挥着减轻病理损害、改善症状体征、阻断疫病恶化、加速预后康复、防止疫病复发等作用,但疫病学混淆于温病学辨治理论体系的现状,使其学术地位及理论发展受到一定制约,有必要尝试建立集预测、预防、诊治、康复为一体的全方位中医疫病学理论...
【中文期刊】 张文风 林雪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1期 5-8页 ISTIC
【摘要】 痧证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时期,至清代由于《痧胀玉衡》的问世,其才开始具有疫病的内涵.在痧证四大著作先后问世后,痧证之学进入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至清中期甚至到达"无人不痧,无症不痧"的程度.但到了清晚期,痧证却已无人问津.这样一种急盛速衰的...
【中文期刊】 张文风 林雪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8卷5期 477-479页 ISTIC
【摘要】 承气汤由仲景所创,蕴含仲景对下法的理解,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疫病的治疗上承气类方也多有应用.受仲景影响,在寒疫治疗上承气类方多应用于病程后期,病深邪结之时,而明代疫病学家吴又可提出"承气本为逐邪",深化了承气类方的应用范畴.而后吴...
【中文期刊】 王永炎 王忠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3卷8期 621-62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寻疫病流行的主要脉络有利于制定高效防控瘟疫的中医药策略.生态环境恶化是权重最高的疫发因素;应用"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的运气学说指导临证诊疗、防疫治疫,取得共识疗效,降低病死率,彰显国学对人类守正创新的良机;建议在规范流程标准化基础上...
【中文期刊】 曹小妍 廖开明 等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26卷34期 102-105,109页
【摘要】 中医疫病学经历了萌芽、兴起、发展、形成、衰退的过程,随着现代传染病学、预防免疫学的发展而渐被忽视,近几年来,中医在治疗"SARS""H7N9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所取得的成就表明,中医疫病学理论和经验同样适用于现代...
【中文期刊】 何伟 胡勇 等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2期 1-6页
【摘要】 中医学围绕辨治理论、诊疗模式、专方专药、适宜技术、防治方案、药效机制、疗效评价、风险预测、特殊人群、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证候特征等,开展了大量防治COVID-19的理论探讨、临床实践及实证研究,为世界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医智慧及力量.通过系统回...
【中文期刊】 董斐 谷晓红 等 《中医教育》 2022年41卷4期 51-55页
【摘要】 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已引入中医药领域研究20余年,着眼于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整合到中医疫病研究中,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产出高质量临床研究证据,探索中医与西医的有机协同,实现最佳的疫病诊疗效果,提出"一个目标、两头强化、三点突破、四项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