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4
- 2
- 2
- 13
- 7
- 4
- 3
- 3
- 19
- 7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睿 杨啸 《甘肃高师学报》 2023年28卷4期 88-93页
【摘要】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有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渊源,蕴含其中的"互主体"思维在主体范围、主体结构、主体秩序、主体交往方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单主体"思维模式的超越,包括"仁者爱人"的仁道观、"利者义之和也"的利益观、"徒善不足以为政,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霄翎 程旺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36卷9期 965-969页ISTICPKU
【摘要】 医患共同决策是一种医患双向互动与沟通的医疗决策模式.患者主体性缺失主要表现在:医疗目的偏离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患者"主体"离场、社会角色强弱差异所形成的患者弱势地位,以及疾病情境认知差异所造成的医患沟通障碍等,已成为阻碍医患共同决策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锦亚 魏镜 等 《医学与哲学》 2016年37卷10期 75-77页ISTICPKU
【摘要】 羞耻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情绪,在临床工作中更是一个常见现象,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强的负面感受并影响临床治疗.羞耻同时具有自我指向性和交互主体性特征.从萨特的存在现象学去理解羞耻这一情绪,在被关注中,我(Ⅰ)的客体性被揭示,被对象化为客体(me),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先甫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8卷5期 19-22页
【摘要】 传统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育的需求.为了更好地培育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文章对双主体教学模式的动力进行探索,对传统学生观进行反思,探讨为更好地实施双主体互动教学,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途径,力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甲玉 《医学与哲学》 2014年23期 31-34,38页ISTICPKU
【摘要】 丹·扎哈维的自然化现象学通过对现象学、心灵哲学以及心理学流派等各种关于自身意识和交互主体性概念的精细分析,得出了一种关于意识的核心和最小限度的自身感以及涉身交互主体性的概念框架,并将交互主体性分类为原初交互主体性和第二性交互主体性。据此,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志霞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8年21卷3期 58-60,68页
【摘要】 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使其为教育所用,这是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用英语口语教学为切入点,将"互联网+"引进到高校英语口语教学中.通过对改革前后学生英语口语成绩调查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涛 《心理医生》 2018年24卷13期 347页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医学检验教学中,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的实施对于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成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检验医学教学的现状出发,对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在检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忠萍 董玉节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36卷3期 125-129页
【摘要】 双主"互动教学是改革创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种新理念和新策略,其落实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而言,从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着手,进行长时段和整体史的目标定位,确立有理、有情、有节、有趣的内容架构,策划"回到历史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珠 吴勃岩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2卷4期 81-82页
【摘要】 将"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引入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我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2012级两个班级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进行传统授课法和"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对比和问卷调查,其结果显示,"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优于...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华 邵学谦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11期 1680-1681页
【摘要】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既强调教师“教”的主体,学生“学”的主体,又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课程教授中角色的互相转换与交流,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更能满足临床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灵活性,实现教师把学生身临其境的带入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巍 《心理研究》 2013年6卷3期 18-23页
【摘要】 传统的“心灵盲”理论基于理智主义的预设,将心理理论的发育迟滞与缺陷视为自闭症个体人际互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本文借助现象学精神病理学的立场对上述基于理智主义的读心模式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自闭症的原初交互主体性障碍假说.该假说认为,原初交互主体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华 邵学谦 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6期 870-87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对07级和08级麻本分别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进行<危重病医学>课程的讲授,各取10名同学进行阶段性测试考试.结果 采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的08级和采用灌输式教学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文华 董晶晶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年30卷2期 106-108页
【摘要】 德育生活化是利用富有道德意蕴的生活,引导学生确立主体地位,形成主体建构,发挥主体向善性,使主体在充满人文关怀的道德环境中过有道德的生活,在耳濡目染中陶冶情操、涵养德行.并采取义利统一、情理交融、显隐结合、实虚相济、和谐发展、交互影响、身心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珠 吴勃岩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2期 89-90页
【摘要】 针对医学分子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以改革当前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采用"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进行教学,旨在训练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创新意识,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
【关键词】 医学分子生物学;学生主体性引导互动教学法;中医教育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丽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 2011年7期 90-91页
【摘要】 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大纲(05方案)的重点内容和关注焦点.本文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认为"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极大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滕少康 黄秀峰 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7年29卷2期 306-308页
【摘要】 运用"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实践"五步教学法":教师理论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标本、教师示范教学、指导观察标本、抽查考核总结.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主导作用弱化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肤浅,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对策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星科 张斌 《中医药导报》 2015年21卷15期 109-110,113页ISTIC
【摘要】 通过探讨互文性理论对李照国版《黄帝内经》译文中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阐明译者作为原文读者、阐释者及译文作者的身份,重新审视了译者在《黄帝内经》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期使《黄帝内经》译文更加完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秀芬 陈巍 《心理科学》 2015年38卷6期 1519-1524页
【摘要】 在自闭症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心灵盲理论是建立在心灵主义假设和普遍性假设基础上的.这两个假设将他人的心理视为封闭的、隐藏在行为后面的,且我们主要使用读心的方式理解他人.互动理论拒绝这两个基本假设,并整合来自发展心理学和现象学的研究证据将人类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稚林 导师:王喜平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要求确立医患双方的互主体性,这是保证医疗效果,维护病人健康的重要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已经极大的改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同,追求优质医疗资源和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并且在就医过程中充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鹤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8卷4期 147-151页
【摘要】 生活世界作为一种视域,为我们理解价值及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活世界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与社会世界的统一。价值同时与这三个世界相关联,这就决定了价值观教育不能是灌输式的教育,而应该是互主体性的教育。价值与社会事实相关系,这就决定了价值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