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2
- 9
- 1
- 62
- 3
- 2
- 2
- 2
- 15
- 14
- 8
- 7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解瑞琳 闫英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20卷4期 810-814页ISTIC
【摘要】 探讨中医五脏不足有余学说在儿童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中的应用.儿童期AD作为儿童常见皮肤病,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多不理想.文章通过分析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特性及病理变化,提出五脏不足有余学说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龙军 刘振鑫 等 《河北中医》 2025年47卷5期 845-849,853页ISTIC
【摘要】 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藏之而化髓充骨,故骨质疏松症根柢在于肾精气虚损,亦与肝、脾、肺、心密切相关.本文基于五脏相关学说,以脏腑病机讨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其治疗当以补肾填精为主,病位偏在肝肾,当随证补肝调肝;病位偏在脾肾,当加以健脾益气;病位偏在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宏 王科 等 《国医论坛》 2025年40卷3期 1-3页
【摘要】 《黄帝内经》认为"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导致阳不入阴是不寐的主要病机,张仲景通过六经辨证分别阐述了热郁、腑实、痰扰、湿阻、阴虚火旺等邪扰五脏六腑的不寐病机,以及相应的治法方药.仲景认为厥气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也可分为有形和无形.厥气客于六腑,三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平岭 赵峰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4卷6期 649-652页
【摘要】 眩晕是后循环缺血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近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具有病情反复,缠绵难愈的特点.目前西医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后循环缺血基础病进行对症治疗,治疗较为局限且疗效欠佳,而中医在治疗眩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基于藏象学说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荣 《医学与哲学》 2014年35卷1期 88-90页ISTICPKU
【摘要】 张仲景时期五脏证治概念界定边缘清晰,又能化整为零,分散于各具体证治.之后经六朝隋唐,杂病领域的积累致使内部有重新整合的刚性需求.而承载多层五脏辨证新说的七篇<大论>的出现切合发展时机.进入北宋之后,七篇<大论>没有立刻产生影响,直至仁宗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玲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20卷2期 42-4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自<内经><难经>论及脏腑病机以来,汉、晋、隋、唐医家常以"五脏辨证"作为论病辨证的基础.在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学说的基础上,钱乙博采各家之学,结合自己对小儿"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的生理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病理特点的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广平 张敏州 等 《环球中医药》 2013年z2期 276-277页ISTICCA
【摘要】 “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人体可分为以心、肝、脾、肺、肾为主的五个子机能系统,它们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脓毒症易导致心功能不全,继而发展成多脏器功能不全,并且与患者的多个系统和脏器以及组织有一定的联系,同时患者在发病的过程中,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琳 李成文 《河南中医》 2007年27卷8期 8-9页ISTIC
【摘要】 宋金元时期中医儿科学取得了长足发展,儿科理论体系形成,单独成科,诊断方法进一步提高,五脏辨证方法确立;对麻、痘、惊、疳等儿科常见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创立易虚易实学说、指纹望诊学说、小儿护养学说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其民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24期 3559-3560页
【摘要】 杜克宽教授结合自身临床辨证心得及古代文献有关小儿生理病理的论述,对钱乙五脏辨证体系加以阐述,总结出"五脏三层辨证法".它是以五脏辨证为首,次则寒热辨证,再次为虚实辨证,辨治小儿疾病如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支气管肺炎、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遗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凤鸣 王莉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30卷5期 29-30页
【摘要】 <篇首> 中医学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重视天人相应、表里相联,强调眼通过经络与脏腑器官有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眼底属于瞳神范畴,在五轮学说中"瞳神属肾",故眼底病的辨证治疗一般从肾入手.笔者体会,"瞳神属肾"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楠 王埝琦 等 《陕西中医》 2025年46卷3期 390-393页ISTICCA
【摘要】 杜武勋教授基于五脏生克制化辨证模式,着眼于五脏之间生、克、复关系,认为高血压病的核心病机在于"中土不健,肝脾不调",故以"健运中焦,调肝理脾"为主要治疗原则,在半夏白术天麻汤基础上加减化裁,健运中气,调和肝脾,使五脏通畅,清浊复位,气得周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涂一世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四届全国学术大会 2018年
【摘要】 杜克宽教授继承古人有关小儿辨证论治的理论,根据小儿病理生理特点,结合自身的临床辨证心得,提出“五脏三层辨证法”辨治儿科疾病.“五脏三层辨证法”结合了病位辨证及病性辨证,即依次为五脏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理法清晰,简明扼要,对儿科临床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司国民 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男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2016年
【摘要】 中医界普遍认为专从"肾"论治阳痿,但并非疗效皆好.本文突破以往传统观点,试图从"肝、心、脾、肺、肾"和"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方面归纳五脏七情与阳痿的关系,并以整体观念探讨阳痿的病因病机与辨证论治,以期为中医药治疗阳痿提供新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顿晶晶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15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年会 2015年
【摘要】 本文介绍王小云教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经验,王教授认为此病的病因以痰湿、血瘀为标,以五脏失调为本,五脏辨证分型为肺肾阴虚型、肾虚痰湿型、肾虚肝郁型、肝肾阴虚型、心肾不交型.具体分析了从肺肾论治、脾肾论治、肝肾论治、心肾论治几种方式,及其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树栋 全国中医眼科名家学术研讨会 2014年
【摘要】 "体"与"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其不仅表现在哲学领域是辨证的重要前提和出发点,在历史学、社会学、医学等其他诸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实体用观作为一种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赖汝和 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四届学术年会 2013年
【摘要】 五脏六腑在运行过程中所呈现的五行基本特性,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是既相互资生、又相互相克的整体关系。这个整体的运行以和气为贵,以精神为尊。脾胃是五脏和合的中心,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五脏六腑之大源。脾胃和,则五脏安;五脏和,则身体强。现阶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中勇 第二届江西省科协学术年会第三十六分会场暨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金匮要略方论》中张仲景首次提出“痰饮”病名。本文以《金匮要略方论》痰饮的理论及治疗原则为依据,从痰饮病的病因病机,痰饮病的证侯及治疗入手,来探讨《金匮要略方论》中张仲景从五脏辨治痰饮病的特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陈绪 南京中医药大学首届“丰盛杯”大学生中医药学术论坛 2011年
【摘要】 目的:了解胸痹的治疗方法,尤其是通过肺、脾、肾、肝四脏达到治疗胸痹的方法,对其理论依据和实例做一归纳总结.方法:通过对诸多文献进行阅读,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胸痹病位主要在心,但也涉及其他四脏,通过对其他四脏中的一脏的治疗,也可以达到治疗胸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邹高鹏 2010中医药发展成果汇报交流大会暨第五届中医经络理论与诊疗应用学术大会 2010年
【摘要】 人处于自然界,五脏外应五时,心进于夏气,肺通于秋气,肝通于春气,脾通于长夏,肾通于秋气。机体之内环境必须和自然外环境统一,才能维持其生命,如果自然界气候反常,或是情志太过刺激,破坏人与自然的统一,扰乱了五脏之气的协调,疾病就会接踵而至。指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