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4
- 1
- 65
- 21
- 4
- 3
- 2
- 47
- 44
- 37
- 35
- 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君 《黑龙江医药》 2025年38卷1期 175-177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用于足月妊娠催产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在苏州市立医院产科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74例足月妊娠妇女,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缩宫素药物治疗,观察组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敏萍 刘莹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19卷19期 131-133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孕足月的引产中通过联合应用低位水囊引产以及静脉滴注(静滴)缩宫素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 80 例孕足月引产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产妇仅给予静滴缩宫素进行引产,观察组产妇则合用低位水囊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芳 《医学信息》 2023年36卷24期 110-112,116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低位水囊引产对孕足月分娩延迟产妇分娩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我院分娩的42例孕足月分娩延迟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星星 王晓娜 等 《中外医疗》 2023年42卷21期 96-99,10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孕足月产妇采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方案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2月—20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詹玉莲 金吉如 等 《中国乡村医药》 2022年29卷23期 25-27页
【摘要】 目的 探究低位水囊引产对孕足月分娩延迟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孕足月分娩延迟需行引产的临产妇3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5例,两组均予缩宫素静脉滴注联合导乐分娩镇痛,观察组加行低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伊丽努尔·阿布力孜 黄莺 等 《生命科学仪器》 2022年20卷z1期 395页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晚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联合引产方式(缩宫素配合低位水囊)效果.方法:选取 60 例在 2020 年 05 月至 2021 年 05 月晚期妊娠期糖尿病病例,以治疗方式差异为依据分成 2 组,n=30,包括单纯缩宫素引产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慧珍 杨志超 《婚育与健康》 2021年12期 179页
【摘要】 目的:分析以低位水囊引产术引产高危足月妊娠孕妇的相关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妇共计80例,均实施低位水囊引产术,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加珍 《中国农村卫生》 2021年13卷10期 81,83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方法对孕晚期产妇引产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妇产科收治的符合引产条件的80例产妇,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米索前列醇引产,观察组应用低位水囊法引产,比较两种引产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与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鑫 《智慧健康》 2021年7卷9期 134-136页
【摘要】 目的 研究高危足月妊娠孕妇在应用低位水囊引产术时不同护理模式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至2019年7月,纳入96例我院收治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以掷骰子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虹 匡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年7卷48期 55,5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米索前列醇与地位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的影响.方法 使用数字双盲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70例足月妊娠产妇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分别给予低剂量米索前列醇、低位水囊引产,对比两组促宫颈成熟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卜香兰 孟凡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20年20卷42期 235-236页
【摘要】 目的 分析低位水囊引产术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中的引产效果及护理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行低位水囊引产术的98例高危足月妊娠产妇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月圆 陈恒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年5卷8期 91,95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晚期妊娠产妇实施低位水囊引产术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7月1日~2019年3月30日住院分娩300例足月妊娠且有引产指征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和产妇自愿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宝珠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年5卷28期 8,27页
【摘要】 目的 探析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孕足月分娩的148例具备引产指征的妊娠产妇作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n=74)用缩宫素静滴,观察组(n=74)用低位水囊引产联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媛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0年4卷4期 34-36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对产妇血清WBC、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武汉太康医院收治的98例孕足月需行引产的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缩宫素组和联合组,各49例.缩宫素组产妇单纯予以缩宫素静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翔薇 《母婴世界》 2020年9期 210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术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中引产效果及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治疗的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所有孕妇入院后均接受低位水囊引产术引产,抽选80例孕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综合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赛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23期 58-59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应用在足月妊娠产妇中的引产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进行足月分娩的产妇280例,采用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引产,观察组给予低位水囊引产,对比两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姝璇 《饮食保健》 2020年46期 20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低位水囊引产术在高危足月妊娠孕妇中引产效果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8年8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206例高危足月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产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106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对照组孕妇实施宫缩素引产,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目的:分析将低位水囊引产法实施于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所收治的88例足月妊娠产妇平分为对照组(给予护缩宫素引产)和研究组(给予低位水囊引产),每组各44例,对两组足月妊娠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 吴丽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9期 82-83页
【摘要】 目的:针对晚期妊娠低位水囊引产术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医院接收的120例晚期妊娠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孕妇入院顺序交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润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19卷12期 99-101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足月妊娠引产产妇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素引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接收的足月妊娠引产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缩宫素引产,实验组给予低位水囊引产法联合缩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