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368
- 128
- 120
- 3
- 1455
- 776
- 660
- 633
- 556
- 491
- 284
- 187
- 145
- 12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萍 齐炼文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7年5卷1期 1-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结合本实验室近几年的研究实例,提出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研究的思路:即以中药的整体观和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特点为切入点,充分考虑中药有效成分在体内过程中的变化,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先进的分离分析手段,构建中药及其复方复杂体系的吸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晓晴 黄月英 等 《中国药房》 2017年28卷4期 561-56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为叶黄素的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叶黄素”“药理作用”“剂型”“应用”“Lutein”“Antioxidant”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年1月-2016年7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萌 陈畅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年17卷12期 249-2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有效地从繁多的中药复方化合物中发现和辨识出其作用成分,明确中药作用功效提供参考和依据,通过对中国知网和国外相关杂志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总结,从26篇近期报道的文献中提炼出有效成分辨识相关思路,对以药理活性为向导的有效成分辨识和基于体内过程的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为烤 居文政 等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8年24卷3期 118-1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绿原酸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尤其抗氧化作用非常显著,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绿原酸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具体过程,并对一些环节上可能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作了推测,以期为绿原酸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华 冯怡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32卷6期 472-47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具有流动性好,释药稳定、可靠、均匀等特点.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备受瞩目.作者对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释药机制、制备方法、辅料及其体内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 2007年32卷5期 365-3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的多样性、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化学物质结构的多样性、炮制方法的多样性、代谢途径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的多样性和临床应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秀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年22卷2期 67-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来源以植物药为主,其次是动物药、矿物药,还有小部分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由于中药生物来源、生态环境、化学物质结构、炮制方法、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活性和临床应用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复杂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晖 吴泽明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8卷6期 1-6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是当今探讨体内过程和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前沿热点领域,也为深层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创新以及中药制药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中药及其复方体内代谢研究有助于揭示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成分的体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立东 蒋学华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6年21卷1期 3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采用HPLC测定加替沙星在犬和大鼠各组织中的浓度并研究其体内过程.方法家犬po 5、10、20mg·kg-1加替沙星后,测定不同时间血清中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大鼠po 20 mg·kg-1加替沙星后,测定各组织的药物浓度,并测定尿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怡 徐莲英 《中成药》 2000年22卷3期 231-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综述了直肠粘附制剂的发展.方法:收集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内容:直肠粘附制剂的作用机制、制备方法、质量评价、体内过程等.结论:具较高的生物利用度的直肠粘附制剂将会有更广泛的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志琪 张序晴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9卷1期 132-137页ISTICCA
【摘要】 甘草是一味可以解百毒、调和诸药的中药.通过研究甘草对有毒中药/毒性成分及其体内变化过程的影响和甘草对生物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作用来探索其配伍减毒的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甘草与有毒中药/毒性成分的配伍规律.主要从化学、药动学和代谢组学3个方面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芳 刘树民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5卷3期 250-254页ISTIC
【摘要】 目的:利用现代研究手段诠释黄连苦寒药性的本质.方法:以指纹图谱为表征手段,利用HPLC-UV技术,通过体外药材图谱、体内血清图谱及尿液图谱间的比较,综合评价黄连体内直接作用的物质基础,探讨其给药后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并通过比较黄连在热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鲲 郭瑞臣 《齐鲁药事》 2008年27卷10期 610-612页ISTICCA
【摘要】 美金刚是一种低中度亲和力、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已被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茨海默氏病.现综述其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测定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栾家杰 宋建国 《安徽医药》 2005年9卷10期 721-723页ISTICCA
【摘要】 关于药物在机体内的跨膜转运机制,以往的研究多侧重于药物理化性质.近年,发现体内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转运体)系统,对药物体内跨膜转运,有重要意义,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药物转运体对药物的体内过程,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药物之间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贵丽 彭显平 等 《西南国防医药》 2002年12卷6期 492-4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因子的体内过程及其药物代谢动力学.方法:本文采用氯胺T氧化法,制备了125Ⅰ眼镜蛇毒因子作示踪剂对"眼镜蛇毒因子(CVF)"的体内过程及药物代谢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静脉注射后,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为二房室模型,T1...
【关键词】 眼镜蛇毒因子;125Ⅰ-眼镜蛇毒因子;药物代谢动力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国琴 刘敏 等 《国外医学(药学分册)》 2002年29卷5期 301-306页ISTICCA
【摘要】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静注后,首先在血液中循环,然后穿过肿瘤血管内皮到达并滞留于肿瘤部位,释放药物,发挥疗效.本文从制剂和肿瘤病理生理角度综述了影响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的因素,以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庆 刘雅敏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10期 57-62页
【摘要】 根据近年有关马钱子的研究文献,总结并归纳马钱子体内过程及药效机制方面的研究,为其临床合理用药和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英 张晶 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8期 39-41,42页CA
【摘要】 目的:对皱叶酸模主要药效成分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以反映皱叶酸模药材在大鼠体内的作用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的血液、心、脾、肾等组织、尿液及粪便中大黄素含量。结果:大黄素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现双峰形状;灌胃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立东 蒋学华 等 《华夏医学》 2005年18卷6期 896-899页CA
【摘要】 目的:建立加替沙星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对其肝损害模型大鼠体内过程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健康和肝损害造模大鼠口服20mg/kg加替沙星后5min、15min和4h测定各组织药物浓度,大鼠口服加替沙星后收集尿液、胆汁与粪便,测定累积、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付民 高延玲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 2004年9卷6期 12-15页
【摘要】 近年来,国外成功开发一些新的动物的专用抗菌药物,这些抗菌药物的应用为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文章对其作用与应用、体内过程、用量与用法进行综述,以期为其在国内的开发与应用提供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