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562
- 446
- 184
- 6
- 1
- 1720
- 1401
- 1253
- 1136
- 1097
- 740
- 446
- 350
- 329
- 24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钱燕萍 赵楚 等 《生物学杂志》 2018年35卷6期 9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是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会引起蓝藻水华等生态系统的异常响应.利用化感物质抑藻是较为生态高效的抑藻措施之一.总结了具有抑藻作用的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的种类及其能抑制的藻类.并从水生植物抑制藻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云 沈颖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年19卷10期 1692-170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科学阐明中药的起效方式是中医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于中药起效方式的看法百家争鸣,其中认为“叠加作用”是中药起效核心方式的科学假说,引发了中药药理学领域学者和专家的思考和争鸣.“叠加作用”为中药作用方式和作用特点提供了新解读,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邵军 阮宏华 《生物多样性》 2008年16卷4期 407-41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期以来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上部分.由于测度上的困难,人们对地下部分(belowgzound)的认识还处于相当模糊的状态.当今的生态学家已经越来越强烈地认识到,地上生态系统与地下生态系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相巨联系.100多年来的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瑞 饶贤才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06年26卷6期 69-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羊毛硫抗生素(lantibiotics)是一类独特的肽抗生素,具有广泛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含有罕见的羊毛硫氨酸和甲基羊毛硫氨酸.羊毛硫抗生素前体肽需经过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转运、引导肽切除等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抗生素,其独特的作用方式,也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10期 2093-209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别采用点滴法、三角瓶熏蒸法和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藁本(Ligusticum sinense Oliv.)提取物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的触杀、熏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穗 陈海霞 等 《上海农业学报》 2015年1期 1-4页
【摘要】 研究了微生物源农药申嗪霉素对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方式、药效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申嗪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作用方式主要是保护和防止病菌的侵入,药剂不能在水稻植株体内上下传导;该药剂与11种稻田常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使用后均不影响其药效。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哲 《医学信息》 2014年21期 99-99页
【摘要】 目的:对5-氟尿嘧啶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人肺癌A549细胞进行处理,对5-氟尿嘧啶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周期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进行...
【关键词】 5-氟尿嘧啶;人肺腺癌A549细胞;抑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佳 高占林 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37卷6期 73-77,84页
【摘要】 为了初步明确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对绿盲蝽毒力的温度系数,以期为不同作用方式杀虫剂的田间选择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分别采用了食料浸渍法、点滴法、食料混毒法以及熏蒸法测定了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氟铃脲和敌敌畏对绿盲蝽3龄若虫毒力的温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雨晴 陈飞 等 《农业灾害研究》 2013年3卷6期 19-21页
【摘要】 萜烯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都是杀虫植物中重要的杀虫活性物质,它们对害虫具有多种杀虫活性,作用机制多样.描述了植物中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活性物质的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为系统掌握萜烯类和生物碱类杀虫方式和杀虫机理提供了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玉中 《贵州农业科学》 2011年39卷11期 136-139页
【摘要】 为筛选新的食线虫担子菌,了解食线虫担子菌对线虫的作用方式,以提高食线虫真菌生防能力,收集贵阳地区担子菌,在平板上获得纯培养54株担子菌,以Panagrellus redivivus为靶标进行了初步杀线虫效果的测定和作用线虫方式的观察.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婕 赵敏 《黑龙江医药》 2011年24卷2期 248-250页CA
【摘要】 β-甘露聚糖酶是水解甘露聚糖和异甘露聚糖中β-1,4-D-甘露糖苷键的水解酶,水解后的功能性低聚糖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系统、低人体胆固醇和血糖水平等功效.本文对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作用方式、遗传基础、纯化方法及其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小冰 马玲 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0年38卷12期 108-110,120页
【摘要】 综述了植物药的资源现状、研究和开发应用现状、活性物质、作用方式、作用机理及开发利用前景.重点介绍了几种典型杀虫植物(主要包括楝科植物、菊科植物)的杀虫机理、开发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桂双 王文桥 等 《农药学学报》 2009年11卷3期 312-316页
【摘要】 采用盆栽植株喷雾-叶碟法、叶碟喷雾法分别测定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作用,采用离体叶片法、叶碟法测定其对黄瓜霜霉病的铲除作用.结果表明:在200μg/mL浓度下,20%唑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治疗效果分别为77.9...
【关键词】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刺;唑菌酯;悬浮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英娟 杨长举 等 《中国粮油学报》 2009年24卷7期 107-112页
【摘要】 储粮害虫的危害能够引起粮食减产和品质下降,目前使用化学农药的负面影响的出现,使得亟待发现新的环境友好型农药进行储粮害虫的防治.植物成为寻找新的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的重要来源,很多学者在植物性杀虫剂的应用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针对植物性杀虫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辛凤鲜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09年15卷7期 59-61页
【摘要】 通过紫外吸光度试验和高压液相试验,我们发现,硝酸甘油药液经过PVC输液器后,药液浓度可降低17.1%~63.2%,并且有新的物质产生.所以我们认为,硝酸甘油与pvc输液器之间的作用方式很可能不是"吸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铭 徐大庆 等 《食品科学》 2008年29卷2期 456-460页
【摘要】 淀粉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性资源,具有价廉易得、可降解性和易转变成淀粉衍生物等特点.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淀粉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尤其通过各种方法对淀粉的改性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糖酶对淀粉生物法改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劼 《安徽农业科学》 2007年35卷19期 5678-5679页
【摘要】 综述了β-甘露聚糖酶的作用方式、生物来源、性质、遗传基础及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凤 齐军山 等 《中国稀土学报》 2006年24卷5期 628-632页
【摘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钕的不同作用方式对黄瓜枯萎病发病情况、相关防御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氧自由基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喷10mg·L-1 Nd3+使黄瓜发病率降低,同时组、诱导组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莹 向新柱 等 《食品科学》 2004年25卷12期 72-75页
【摘要】 以B.subtilis;E.coli,S.aureus为指示菌,用生长曲线法、琼脂块再培养法对荸荠皮提取物抗细菌作用的方式进行探测,结果表明:低浓度(0.1%~0.2%)的荸荠皮提取物可抑制细菌的生长,较高浓度(0.4%)的荸荠皮提取物则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平 黄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03年24卷4期 26-31页
【摘要】 印楝作为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以其应用范围广,杀虫效果显著,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和易提取等特点受到全世界的普遍重视.文章从其对靶标的主要作用方式、害虫控刺、作用机理等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